我不知道会不会好用,但是只管尝试好了。没有什么是固定应该怎样的,特别是在教育孩子上。
一个孩子,硬要说那题书上没有答案。他不是第一次这样了。无论什么事,都要先找出别人出错的地方,以此来证明自己是对的,枉顾自己提出的是不是事实。有时候人们常常说,某某没有担当。有一段时间,我会觉得是我们教育出了问题。我们遇事非要分个对错,对了还奖励,错了就惩罚。那么趋利避害的本能就占据了优势。在这样反复强化与消退中,孩子渐渐学会推脱。当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这样,也不是分对错就是错误的。而是在运用一个方式教育孩子时,我们要提前想到这个举措带来的隐性负向影响。
说回推脱这事。今天终于打开何捷老师的《王牌班主任成长故事》,看到如何处理孩子的矛盾。我想,我和他之间不也是非要分个对错吗?他错了,我要让他认识到。可我用了惩罚抄课文的方式,他就一拖再拖。我知道这样会一天天减弱,我对于他的威慑力。不得不出手了,强制他抄了一遍。到第二天,再写剩下的。在这个拉锯战里,永远没有胜者。于是我化用处理两个孩子的矛盾的办法。不去说他错了,而是让他换位思考,如果他去给同学讲题,自己明知道书上有,同学不看书,就只在那说没有。怎么办?表面上看他似乎也没那么“倔强”了,只是,我需要的不是服软,不知道他以后还会不会这样。反复了,只好反复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