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鼓励孩子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成长性思维。
希望孩子成绩进步,自主学习,在当下和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有所成就,是每个家长的心愿,而正确地鼓励夸奖孩子,真正夸到点子上,和孩子的学习动力和日后的成就是分不开的。
成长性思维简单来说就是要相信人的能力包括智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培养而来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培养孩子的动力和方向就是让他们真正感知和认同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具有成长性思维的孩子相信,他们的成绩和一切目标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提升的, 这样的孩子他们关注的是努力和不断进步的可能性,而不是纠结要证明给别人看自己的能力,也不会害怕自己的不足被别人发现,而是会享受去挑战一些可以提高自己能力水平的事情。
他们的目标是学习知识。有成长性思维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比较高,那我们要怎么去鼓励孩子呢?简单来说就是要夸孩子努力的行为和细节。把重点放在孩子不断的提高和他们可以掌握的行为上。
具体步骤是什么呢?
第一步,要夸进步而不是夸结果
家长的认可和关注,是孩子努力的指向标和信号灯。家长应该多夸孩子学习思考的过程以及每一个小进步,而不是只夸结果。孩子理解和关注点和成人思维是不一样的,当家长泛泛地说一句 孩子真棒,这次考的真好,下次继续努力啊。家长的意思是希望孩子继续花时间下功夫,以后的成绩越来越好。而孩子感觉到的是当我考了好分数,爸妈就夸我,认可我,说明爸妈关心的是分数,而努力在孩子眼里更像一句空话,因为爸妈并没有因为努力而夸奖和奖励,分数才是硬道理。
要重视鼓励孩子关注过程和进步,爸妈一定要具体来点出孩子哪些行为值得称赞
比如孩子夸试结束后,可能有的地方进不了,有的地方没发挥好,这个时候可以忍住追问为什么丢分的冲动,先和孩子一起复盘,分析孩子在过程中哪里进不了,听听孩子的分析,鼓励他们学习提出怎么进步的方法,关注和夸奖孩子努力的过程和进步。这样一来孩子接收的就是你真的接受了并且认同了他们的努力和过程,他们也会更加重视努力的过程和进步。
为什么夸结果要特别慎重。因为孩子觉得 我考的分数高,爸妈就高兴,就更爱我了,那就想法把分数提高,这个时候孩子往往因为太关注这个结果,而使自己的表现和发挥受到干扰,然后产生分心。如果孩子的成绩高了,当下可能会开心,但也会有担忧,万一下次没考好怎么办。如果孩子没得到期望的结果,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和负担,觉得让父母失望,甚至有些孩子会伪装分数,欺瞒家长,来维持家长对孩子的认可和爱。
时间久了,也有很多孩子受挫太多,干脆放弃努力,做出一副我不在乎的样子,来伪装自己,这样就出现很多佛系和怎么催都不动,或者越催越慢的逆反行为
第二点时多夸孩子努力少夸孩子聪明。
很多家长会说“孩子,你这么聪明,要是再努力一点点成绩肯定特别棒”这句话出发点是希望孩子更加努力,而孩子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是有点得意的,因为每个人都想听到自己聪明。时间久了,孩子可能就不耐烦了“别和我说这些”很少有孩子听到这句话更加努力的,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无意间传递了对聪明的认可,孩子觉得厉害和成果和聪明有关,而努力的部分孩子很少听进去的。
要夸孩子努力,还是要夸到具体细节上去,当孩子抓耳挠腮为了搞懂一个公式或者难题费劲力气的时候,别一脸质疑的说“有那么难呢?““你怎么做了怎么久都没做出来?甚至有的家长烦躁的时候,会忍不住说“你怎么这么笨呢,这么简单一道题….”这些其实都是在打击孩子的努力。
相反,这样的时候,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机会,“猛”夸:孩子,你做这道题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你没有轻易放弃,一遍遍尝试,换了好几种方式,想法设法的想办法,这样的努力太重要了,有了它,一定可以一点点把目标解决,太棒啦,咱们一起再想想还能尝试什么……”
知道了要夸努力,为什么夸聪明要慎重?这是因为:聪明是一种天分,很多孩子觉得是自己改变不了的。孩子整体感觉到的就是,我很聪明,我有天分,同时,也有些担忧,如果我成绩没上去,是不是说明我其实不聪明?
这样一来孩子不仅受到外界的影响,也会对自己的能力存在质疑和担忧,可能反而让他们更加不努力,或者在意学习,这也是学习的一大杀手
第三点谨慎用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
物质奖励在短期内是很有效的,长期下来却可以影响孩子学习的动力。首先,我们承诺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们就会把学习当作实现更高物质目标的一个手段,这个目标不是学习本身的目标。他们觉得学习似乎就是为了这个物质奖励,而且欲望是无止境的,他们会提出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物质要求,简单的东西再也不能满足了。同时,对于学习变成了达成目标的途径,多学习一下得不到奖励就觉得有吃亏的感觉。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主动学习,把学习当成任务,和家长谈条件,对于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也会减退。因此,家长要认清物质奖励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