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旅游,此前一直使用战略大师王志刚的“非去不可”。实则,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没有把重庆的独特差异化表达出来。每一个城市都可以说出非去不可的理由。
重庆的旅游战略如此显而易见,以致于让旅游部门视而不见。
是什么呢? 山城。
没错,就是人人皆知的山城。正是因为人人皆知,才不需要再去教育了,而且山城独具差异化。
外地人都问,那里是不是到处是山,说重庆道路七弯八拐的,房子都建在山上,女人身材好,美女多。 看看,多好的品牌故事。
重庆旅游,只需要挖掘、放大山城的特性,就能横扫全国。比如过江索道、建在悬崖上的洪崖洞、凯旋门电梯、十八梯以及各个区县基于山城的特色,比如武隆天坑、仙女山滑雪、黔江阿依河漂流、酉阳桃花源、云阳玻璃栈道,这些都是山城独具特色的美景。
山城,这个词是如此诗意,画面感极强,本身就充满想象力和张力。政府应该规划好长短不一的旅游线路,统一宣传。
整个旅游战略可以这样疏导:
1. 核心差异化概念:山城·重庆。
2. 核心品牌故事:全国旅游的城市很多,但没有一座像重庆这样,房子和景点都建在山上。旅游更多人到山城重庆。
3. 战略戏剧化演绎:①继续挖掘、恢复、建造像过江索道、凯旋门电梯、洪崖洞等有山城特色的景点和事物;②用上述体现山城特色的景点、事物照片配图;③所有区县的旅游广告,介绍景点的时候,要围绕山城表达,而且介绍其他事物也一样。比如介绍尽人皆知的火锅起源,就应该说:重庆以前的棒棒从江边挑东西上山进城,在码头上无意间发现了火锅的吃饭;介绍重庆为什么出美女:山上空气湿润,所以皮肤好,房子建在山上,经常上山下山,走路多,所以身材好。介绍房屋,坐电梯到六楼下是公路,坐到一楼下是地下。这种与常理相反的故事,多有趣。
战略就是一致性的营销方向。统一核心,集中配置资源,统一把山城这颗子弹发出去,就能击穿旅游者的兴趣,让他们对重庆趋之若鹜。
12/12/2017 解放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