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小学生——入学前的准备(3)
那么,在孩子进入小学前,我们要着重培养孩子的哪些方面呢?又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呢?这些问题,作为父母的我们,是必须要优先考虑的,正所谓“豫则立,不豫则废”,说的就是让我们凡事要提前有所准备,而不是临了再来着急,最后不仅是事情没有做好,还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得不偿失。那么,在孩子进入小学前,父母要着重抓哪几点来培养呢?
一、心理能力的培养。
1、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再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慢慢地学会生活、学习和劳动。
记得圣要荣升为小学生的时候特别兴奋,他对于能够成为小学生特别期待,总觉得上了小学自己就长大了,跟幼儿园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的这些感觉从哪里来的呢?是我给到的,因为我会时不时地跟他讲这样的话,目的是让他清楚地知道,自己长大了,从心理上让他接受自己的不一样。凡事都讲究个循序渐进,所以,在孩子进入小学前,给到孩子心理上的一些暗示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孩子才不会一到小学时,因为不适应这样的变化而产生抗拒心理。正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
我们大人有时间观,而且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更清楚时间的宝贵,但这仅仅只是站在我们的角度和高度来看待。对于孩子来说,他没有时间观,特别是小一些的孩子,他也不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不明白为什么大人老是催促。好比吃完饭,我们就催促道:你还不赶紧去写作业,不然等下作业写不完,明天交不了作业,你就等着被老师惩罚吧。这是我们的想法,看似是在为孩子着想,担心他并不这么认为,也并不接受,还很生气。他会觉得你不理解他,不尊重他的感受。刚吃完饭,当下他就是要休息一会儿再写作业。因为你的陈述让他感觉不到你是为了他着想,而是责备的意思,而且,你的言语没有达到他想要得到的结果,所以,他会以他的状态反馈给你,他会生气,会不开心,甚至跟你对着干。如果是这样,那结局就会是两败俱伤了。如果在提醒的过程当中,你能给到他一个缓冲,并给他选择,让他自己做决定:你可以选择现在就去写作业,因为今天作业比较多一些;但是你也可以选择过10分钟再去写作业。很显然,孩子自然会选择后面的。只要时间一到,他就必须为他的选择负责任,开开心心地去写作业了。这种方式他就会比较容易接受,也不会因为一下子被叫去做什么事而生气。这也是宁宁老师之前讲到的对孩子要顺其性,顺着孩子的性情去发展,让他在愉快的心情下去完成他该完成的事情。
2、与孩子聊天时有意识地聊一聊小学学校的事情,要由衷地祝贺孩子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从家长的口吻中感受成长的自豪。其实这方面也可以借助绘本,现在有许多的关于上小学的绘本,因为绘本是以图画为主,以动物为主,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更容易接受,也更愿意接受,所以,选择给孩子讲这类的绘本也是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了解小学生,了解自己即将变得不一样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孩子特别喜欢被表扬他长大了,似乎他们会觉得长大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好比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孩子犯的错误比较低级,就会生气地说:这么低级的错误你也在犯,如果还有下次,就把你送去幼儿园,让幼儿园的老师再来教教你要怎么做。这时,孩子的状态一定是特别害怕,他怕被送去幼儿园,怕被老师和幼儿园的小朋友笑,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他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这种类似方式是不赞同家长们来使用的。就好比刚说的,当孩子犯了你低级的错误时,比如没有好好吃饭,把饭粒洒得到处都是。父母用刚才的案例来对孩子讲,自然,孩子当下会因为害怕有所收敛,但立马又会恢复原样。大家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情况的?当孩子犯错,你用责备的方式,用批评的方式来解决时,事后他还会再犯,并没有因为你的批评与指责,或者责打而改变,反而变得更厉害了。正是因为你的不断强调他的这个坏习惯,让他对这个行为的印象更加地深刻,下次就会不自觉地再犯了。
孩子需要的是正能量的引导,正思维的引导,他的自信心,他的自豪感都源于你的一言一行,如果你的言行不当,给到孩子造成的伤害是很严重的,只是很多时候,你看不到这是伤害,还觉得这种方式挺好的。你看,我一个眼神就能让他乖乖听话。你会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可以把孩子驯得服服贴贴的,不敢违背你的意愿。可是,正是因为你的无知伤害了一个无辜的孩子。在被强力压制下的孩子,长大后有三种可能:一种是妈宝男,一直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下,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小心翼翼地生活着。一种是叛逆了,因为他小,所以你能控制得了他,等他长大了,他觉得自己可以做主了,就不再听话,做许多以前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放飞自己,最后可能是伤痕累累。还有一种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就是表面服你心不服,在外人眼中,他是非常优秀的孩子,非常听话的孩子,可是他的内心却是极其丑陋的,极其阴险的。之前分享《大易教育》时举过的例子家人们还记得吧,是不是特别让人无法接受。我们随便网上搜索一下,就会有一堆类似这样的新闻出来,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警醒着我们,教育孩子要从心,所以我们讲要育心,心育好了,其他一切自然就会好。
3、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你再不听话,让学校的老师管你。” 家长这种恐吓的话会造成孩子对上学的恐惧感,产生心理压力,从而不喜欢上学,对学习没兴趣。“家长虽然用这种恐吓的话来吓孩子,表面上看似乎起到了作用,孩子因为害怕被老师罚而听话,但这种听话并不是真正的心服,而是迫于压力而产生的。然而,因为这样的恐吓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却是更严重的。有的孩子可能会因为你的恐吓而对上学产生恐惧感,从而不喜欢上学,对学习没有兴趣,这些倒还好,因为是显现的,看得见的状态。还有一种更为严重的影响是看不见的,是隐性的,这类孩子表面看似没事,因为你的恐吓而顺从,而内心却是不服的,因为他没有表现出来,所以你觉得没事,觉得这招管用,以后还经常用这招来对付孩子。孩子在一次次地伤害中,在一次次地累积下,他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外是非常优秀的,让人看着都非常喜爱的一面;而内心却是越来越阴暗,却因为一直没有爆发而隐藏在内,一旦失去控制,那爆发出来的能量将会是毁灭性的。之前在分享《大易教育》的时候就有列举了好几个例子,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活生生的例子,可是,大家都只是事不关已的心态,只是一幅看热闹的心态,却不曾去细想,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局,我们要从这些事例当中掌握到哪些注意事项,才能避免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很多原因都是因为在他们小时候,父母的不正当的言行和举止给到他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