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两天,重庆一个8岁的男孩,因为妈妈临时加班,独自一个人去吃火锅,四个位置轮流坐,成功地达到了“孤独的五级”而火遍朋友圈。
这样看似一条看似诙谐的消息,在我看来却有些心酸。
每个看似成熟懂事的孩子,都是带着疤痕长大的。从火锅店的监控视频看到他老练的点单买单,这肯定不是他第一次独自出来吃饭,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想起宫崎骏的《龙猫》,故事里的爸爸对妈妈说,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让人心疼。
懂事的孩子,也只是个孩子。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懂事,往往就是与“委屈”和“不快乐”的经历联系起来的。
02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孩子的成长,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营养剂。
现在社会里,很多家长在孩子刚过了哺乳期,一岁左右,甚至更早,就把带孩子的任务“承包”给爷爷奶奶,即使生活在一个家里,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一切事务,全部由老人包办,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只是业余角色。
更有一些没条件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父母,干脆直接把孩子全托给老人,一周见孩子一次,或一月甚至一年见一次。
对于有些孩子而言,见父母一面有的时候都变成了一种奢望。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孩子的孤独感只能靠沉溺于网络和电视来缓解。
曾和一位心理学专家交流过,他说现在罹患自闭症、多动症等神经官能症的孩子越来越多,就诊的孩子往往有较为典型的成长经历,如90%以上在幼年和父母有较长时间的分离,由老人或保姆带大。
而负责照看孩子的老人或保姆如果对孩子管得太严,包办太多,或经常把孩子交给电视机,不注意和孩子的互动交流,几种原因加起来,很容易造成这些孩子的心智无法正常发育。
研究表明,隔代抚养时间越早、和父母相处时间越短,孩子的症状越严重。
03
“自闭症”当然是比较极端的一种情况,但即使孩子不得这病,也会因“隔代抚养”留下经久难愈的心理创伤。
认识的一位好友,因从小就被送到老家由爷爷抚养。直到他上了中学,父母才把他接到身边。在他的记忆里,对父母的记忆是空白的,他说开始连爸爸妈妈都喊不出口,即便被多次批评。
为了见到父母能叫出“爸爸”、“妈妈”这两个珍贵的词,一个12岁的孩子,居然独自藏到一个没人的地方悄悄练习这两个发音,尤其是“妈妈”这个音。
他后来好不容易克服心理障碍,终于学会了喊爸爸妈妈,但和父母的隔阂却一生也不能消除。
用她的话说就是:“我和父母之间永远也不可能想其他子女和父母间那种贴心贴肺的感觉,我永远觉得自己是个孤儿。”
有一种缺憾,就是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在。当孩子不需要你了,你做再多事情也弥补不了这份亲情。
04
也许最近的你,因为工作应酬,都很晚才能回家,等你到家时,孩子们早已睡下。你可能会对自己或者另一半说“下个月,下个月我一定早点回来。”但是到了下个月,你还是那么忙,一切照旧。
你对孩子的怠慢和忽略一点点累积起来,你看到后果:孩子们会因此有一些不良和反抗行为。也许他们会注意到,当你不在家里,你不是扔下他们一个人去玩,或者是别的什么消遣。虽然我也能理解为生计奔波的忙碌和辛劳,但是我仍不得不告诉你:和孩子在一起有多么重要!只因为他是你的孩子,所以他们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对你来说都是大事。
没人能在饥饿一顿之后暴瘦10斤,你怎么敢指望陪孩子玩一下午以后,他就和你建立深厚的关系呢?所以这种偶尔一次为之的陪伴并不足以满足孩子对于你的感情需求,也不能提供给他们足够的关注。
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之一。错过的时间一去不复返,永远不可能给你“从头来过”的机会。因为要加班,错过了和孩子共进晚餐;因为应酬,错过了和孩子的约定,因为出差,错过了孩子的钢琴演出……
错失的时间是永远无法弥补。孩子要的不是变形金刚,不是芭比娃娃,而是父母的陪伴。所以别把所谓的养家糊口当作借口,一次次错过孩子的成长,当他长大不需要你的时候,这份缺憾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
请学会把陪伴的时间当成一个珍贵而伟大的礼物送给孩子,也送给自己。
个人简介:胃窦,90后自由撰稿人,略通歧黄之术。梦想着灵魂和皮囊可以握手言和,面子和里子可以表里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