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1050天。
提起吴敬梓,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他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因为在不少版本的语文教科书里,都节选了其中的内容,这部作品被誉为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鲁迅先生就曾评价这本书,“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意思就是,直到吴敬梓写成这本书,才终于有人能够秉持公正之心,客观而犀利地之初,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而吴敬梓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这也和他本人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吴敬梓出生于安徽的地方士族。他的家族里出过许多进士。吴敬梓的父亲曾经在江西做官,他一生清廉、正直,致力于重振当地的教育事业,为了修建在大地震中被毁坏的文庙、尊经阁,他不仅捐出自己多年的俸禄,甚至不惜变卖祖产,筹集银两,然后这样一位好官,却因为不善巴结上司,最终被罢免了官职,不得不回乡养老。
康熙六十六年,23岁的吴敬梓考中秀才,也是在这一年,他的父亲在郁郁寡欢中病故了。而他父亲死后,吴氏家族中,那些看起来有头有脸的族人,竟然趁机恃强凌弱,无耻地提出了分家的要求。
在这场争夺遗产的内战中,孤立无援的吴敬梓最终以失败告终,留给他的资财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他的妻子也因不甘忍受族人的欺凌,饮恨而死。这次分家事件,使吴敬梓对人生社会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心灰意冷的他辗转来到南京,在秦淮河畔漂泊谋生。也正是由于这样特殊的人生经历,吴敬梓对于官场的污浊不堪,士人的虚伪贪婪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据记载,年轻时的吴敬梓性情耿介,潇洒不羁,他不但酷诗酒悠游,还常常仗义疏财,这没过几年,就把自己手里的家产挥霍干净了,以至于家里有的时候穷得揭不开锅,但是他始终拒绝参加科举考试,对于考试所用的八股文,他更是深恶痛绝。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吴敬梓曾经用八股绳子,编了图案挂在墙上,他还在绳子上涂了许多的蜜糖,吸引了许多臭虫蚊子前去叮咬。这有一天他的朋友到访,便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吴敬梓回到道,八股绳上有臭蚊,即谓八股臭文。
在《儒林外史》的写作中,作者也发扬了这种苦中作乐的幽默精神。我们常常在阅读中会发出会心一笑,范进中举之后发了疯。他的岳父胡屠户不得不痛打他两个嘴巴子,等范进清醒过来,他连忙道歉,旁边围观的人就巴结说,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子打得亲切,一会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来半盆猪油来。
这扇耳光都能扇出“亲切”的感觉,真是为了拍马屁而妙语生花了。吝啬的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手指就是不肯断气。这家里人都上前猜度劝解,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妻子走上前哭道,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这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实在是让人嘀笑皆非。
在《儒林外史》中,像这样发挥“笑”的魔力的情节,还有很多很多。正如讽刺大师果戈力曾经说过的那样,笑真伟大,它不夺去生命、田产,可是在它面前,你会低头服罪,像个被绑住的兔子。
幽默是《儒林外史》这部小说,讽刺艺术的一个鲜明特点。而另一个特点体现在它的真实。小说中许多人物原型和人情世态,都是当时社会上司空见惯的。作者从真实的生活中提取素材,加以典型地概况,据考证,《儒林外史》中范进的原型人物,很可能是与《儒林外史》同时代的儒生李同。
这李同八十岁那年,不仅白胡子一大把,就连眉毛都白了,可是他仍然带着儿子、孙子一起赴京赶考博取功名,因为年纪太大,以至于他要进入贡院试场大门,阻挡的守卒大喝一声,陪同送考者不得入内,李同只好回答说“我们是举子三代同科应试,这才得以进入”,三场考完,昏昏沉沉的李同,被儿子和孙子背出了考场。
这件事一时间轰动京师,李同意外高中后回到家乡,是大摆贺宴,一时官宦大门盈门,贺礼堆积如山。在酒席上,李同慷慨激昂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结果突然痰涌,昏倒在地,这喜事变成了丧事,居住南京市的吴敬梓知道了这件事,十分感慨,于是创作了范进这个人物。
又比如匡超人的原型,是安徽东流人汪思迴,另一个人物蘧駪夫的原型,是江苏扬州人李本宣,李本宣不仅是个诗文作家,还是个戏曲作家,伴随着大量的学者考证。
吴敬梓写作《儒林外史》时,是以他身边的亲朋好友作为原型人物,作为蓝本的。原型人物不等于文学形象,它们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形和影的关系。因为在这之中还融进了,作家大量的艺术想象和艺术构思。
上面是分享《儒林外史》的艺术特征。接着分享他的语言艺术。《儒林外史》语言特点是准确、洗炼而富于形象性。作者经常用三言两语,就使人物“穷形尽相”。
比如第二回中写夏总甲,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这样,一个自高自大的小土豪形象,就活脱脱地呈现在了面前。
又比如,在故事的开头,一个叫梅玖的年轻人考上了秀才。大家都认为,他年轻有为将来很有前途。他自己也得意洋洋,炫耀说自己中秀才之前,就做了一个梦,梦到太阳掉到了自己的怀里,后来一个中了举的人听说了这事,便不屑地说到,中了个秀才,就梦到太阳掉到自己怀里了,那我岂不是要等着天掉下来了。这样一来,梅玖那副目中无人,坐井观天的样子就变得更加可笑了。
吴敬梓在小说中运用的口语相当成功,对话中有时引用谚语,歇后语,也能恰切自然。他巧妙地把俗和雅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了独特的语言魅力。
比如虞华轩戏弄了势利眼成老爹,下帖子问他,什么时候再来家里玩啊,成老爹气得牙痒痒,又不好直骂。于是回答说,若是卖田的事情办妥,我就上了。若是不妥,我只等着家婶母入节孝祠的日子,我再上来。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在《儒林外史》中,还有许多类似这样的语言。大家在发出会心一笑的同时,更要去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