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是英雄之旅,亦是成长之旅——读《我为孩子打突围赛》有感
迟到千年/2025.1.7
01
文章的标题,源自刚读完的一本访谈实录书籍《我为孩子打突围赛》的作者自序的主题:“为人父母,何尝不是一趟英雄之旅?”在我看来,为人父母,不仅仅是一趟光荣的英雄之旅,亦是一趟勇敢的自我成长之旅。
作者陈瑜通过访谈了全国各地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状态的学生和父母,通过访谈实录的形式,让我们看看今天的教育以及教育背后的亲子关系,试图让读到这些文字的人有所思考,有所成长,有所改变。
第一次读陈瑜的两本敢于孩子声音的书《少年发声》和《不被理解的少年》,我大为震撼,我惊讶于如今这个时代孩子所背负面临的学习压力,更惊恐于有这么多的孩子不仅面临着学习的巨大压力,还有来自于家庭,来自于父母的巨大压力。作者陈瑜写道:“《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表明,我国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而其中41%的学生曾因抑郁休学。”
看到这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你有何感受呢?
《我为孩子打突围赛》这本书的视角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母,从不同的视角来倾听关于孩子的事情,又似乎不仅仅是关于孩子的事情,更是关于父母自身成长的事情,给了我思考和启发的空间。
我喜欢读这样的书,它没有那么多的大道理,也没有那么多所谓的“工具”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它只是呈现给了我无数个真实的案例或故事,有所谓“好”的案例,也有所谓“不好”的案例。读完这些案例或故事之后,不自觉地我们都会內省看看自己是什么的父母,自己与自己孩子的亲子关系如何,自己是否是一位情绪稳定,能够给孩子兜底的靠谱的父母,还是自己也和书中的某个故事中的父母一样,时常不自知地发飙发怒,时常陷入自己的困境中。
02
如今这个时代,各行各业都似乎流行着“卷”。工作中的卷,学习中的卷,生活中的卷,教育中的卷,就连跑步都卷,如今半马,全马的大肆流行或许也是因为卷的缘故。
卷与不卷,在我看来终极理解其实就是自己如何平衡自己的心态、以及自己如何做出选择。如果我们喜欢与外部比较,那么卷会让人痛不欲生;如果我们喜欢与自己比较,卷能够让我们享受努力拼搏自我成长的进步。无论是主动卷还是被动卷,既然选择了卷,就意味着这是经过自己思考抉择的结果,那么就欣然地享受卷的过程,毕竟心理上欣然接受的卷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我们孩子生活所处的时代与我们小时候所处的时代完完全全的不同。似乎我们小时候并没有见我们的父母花多大的心力,我们就都长大成人了啊。反倒是轮到我们这一代养育孩子,各种“陪孩子写作业崩溃气得去医院”、“一些作业鸡飞狗跳”、“孩子得抑郁症啊”等这些问题层出不穷,好似一切都进入了困难模式?
我们不得不承认,时代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我们小时候的时代,父母大都是为了生计、为了生活而拼命努力,鲜少有那么多的精力放在我们身上,更别说事无巨细地管我们,要求我们。当孩子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成长空间之后,他自然会长成自己的模样。
如今的时代,虽然物质层面早已充裕,绝大多数人的拼命努力都不再只是为了生计了,开始转向精神层面的追求了。但是,又不得不说,如今的时代变化的太快,谁都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模样。像我们这一代通过自身努力通过考试升学这一条路走出来的所谓的“考一代”或者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就是“小镇做题家”的父母,心中无法抛开时代不确定性的影响。谁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比自己更好,至少不比自己差吧,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思维模式,我们开始将自己一路走出来的公式“好成绩=好学校=好工作=好未来”套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于是就有了所谓的疯狂“鸡娃”。
这一套公式,在当前的环境下,似乎依然适用,但我们必须要看到的是,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之路,不仅仅只有这么唯一的一条路,不是只有这一个公式。我们都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又不肯接受此路不通、绕路走的不确定性。这是人性,不用太责怪自己,只是我们依然需要清醒地认知到,孩子成长的道路有很多条,不是只有升学考试一条路。
我们的孩子生长在如今的时代,与小时候的我们相比,显然是不同的“新物种”了。小时候的我们的诉求大都是物质层面的满足诉求,鲜少有精神层面的追求诉求。如今的孩子因为物质充裕,他们从很小的年龄就暴露出来了精神层面的追求诉求了,他们坚持自我,坚持自己的选择。不得不说,如今的孩子跑到大人前面去了:他们有独立的意志,敢于呼唤平等和尊重,追寻的是自我实现。
所以,父母们对比自己的童年,常常觉得不可理解:当今的孩子基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为什么还不开心?可事实却是,孩子真的比我们小时候不开心的多多了。高竞争的学业压力、高冲突的人际关系,让孩子们压力重重,很难有发自内心的喜悦。
与我们小时候的时代不同之处还在于,我们小时候的信息闭塞,信息传播速度慢且局限,所以天然地给我们隔绝了许多负面的信息,我们没有看到那么多的“别人家的孩子”、“牛娃的成功路径”之类的会让人产生焦虑的信息。可如今的孩子们,互联网的信息“炸弹”,让他们毫不费力地看到了各种有价值的、无价值的、正面的、负面的消息,尤其是如今的这些大数据精准推荐、短视频、短剧、游戏等等,全都牢牢地抓住了情绪脑的诉求,让人入了坑就很难走出来。
03
诚然,作为新时代的父母所要面临的问题,不是如何将一个孩子养大,而是如何让孩子成长成为真正的他自己。这一过程中,我们面临诸多的冲突,一方面是我们如何摆脱父辈沿袭而来的养育方式,另一方面是在当今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我们如何突破自己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让孩子有自己自由的成长空间。
为人父母就是一趟英雄之旅:意气风发地启程,一路不断打怪,不断升级,勇往直前。同时,这趟旅程的更是关于父母自我的成长之旅,透过与孩子的相处,找到自己的成长空间,通过自我成长与自我改变,给予孩子成长的自由空间。
最后,我想引用陈瑜老师的一句话作为结语:“唯有成长能让一个人成为英雄。感谢孩子们,是你们给了我们成为英雄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