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第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
我们再来看看孔老夫子的推理能力,看看孔老夫子在这里从孝悌推出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的推论能不能成立。
孝悌:孝敬父母,推广一点,孝敬家庭家族的长者;友爱兄弟姐妹。
犯上作乱:如果我们把数千年来强加在孔夫子身上封建糟粕剥去,犯上作乱不等同于造反。但不服管理,在同事之间闹不团结肯定是逃不了的。还很有可能就是个社会不安定因素,更可能就是个危害公共安全罪。
事实上孝悌与犯上作乱有一定关系,但铁定不存在妥妥的反比关系,孝悌指数越高,犯上作乱系数就越低,这个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在身边随便找几个不孝子孙看看,就很可能好多到外面在社会上反而很老实的。而老是与危害公共安全擦边的刺头,却很可能回家对父母很好。反正两者没有很大的逻辑关联在里面。
而孝悌与叛国造反更是南辕北辙,基本沒什么关联的两个概念。
难道是孔老夫子错了,孔老夫子又犯低级错误了?孔老夫子当然不会犯如此的低级错误,这事得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来讨论。
人类社会从原始文明一步步走来,最初的原始部落本就是一群相互血亲的人类聚集在一起抱团求生存。到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实行的是家国合一的血缘政治,实行的是家族行政。
所以:犯上,十之八九犯的就是自己的家族长者,至少也是远亲长辈;作乱,很可能是和自已的宗族作乱,与自己的族内堂兄弟们不和,危害的是小家庭、大家族、兄弟家族联盟的公共安全。
因为当时的家、国还未两极分化。直到两晋南北朝的门阀统治,唐朝的军阀辖据都还有家族政治的因素在里面。直到宋朝才家国完全分开,治理国家的人臣中都以个体的人为主,家族统治淡出江湖。到明清两朝,小家大国走到了极端。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第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
所以:孝悌真与犯上作乱成反比的,把孝悌的对象稍稍那么拓展一点点,就与犯上作乱的反面粘上边了。
所以:孔老夫子认为孝第是根本,孝弟为仁之本,仁为礼之本,礼为和之本,和为平天下之本。
那么什么又是孝悌的根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