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封信:数学史上的公案——无理数
这是一篇比较有意思的将数学的信,吴军从信中得到了三点感悟,下面来一一结合感悟讨论讨论。
第一个感悟:我们的认知受限于我们的行为和周围的环境。
第二个感悟:我们有时要把认知和行为分开。
第三个感悟:我们不能以有限的认知,去理解无限的事物。当我们从很少的经验中得到的结论,用于更大的场景时,常常不管用。
之前讲过两个乞丐讨论皇宫里皇上生活的笑话,那就是认知受限于环境。我们经常会发现决定我们能力成长快慢的,不是我们的努力程度,而往往是我们的眼界。我们会经常把对周边事物的观察,对自己所熟知事物的理解,归纳为一般认知。如当我们看到周边的人都是做it的,都比较有钱的时候,就认为只有it才是挣钱的。当我的周边都是一群做技术的,就认为我只能是做技术,而没有做其他方面的能力。
就好像我们单位,技术人员为主,剩下的是少量的管理人员。大部分人都是一种技术思维,除了对于这行业的技术有较多的涉猎之外,对于现代的大趋势、其他行业的门道、当前的职业发展方向都没有太多了解,也不愿意去了解。这就是认知受限于行为和周围的环境了。
那么这个困局怎么破呢?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一直向上发展,总会遇到顶峰和低谷。我们手要做的是拓宽自己的认知,虽然能力上达不到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眼界上要拓宽。当年洋务运动也不是一下就发展起来的,而是先派了一批人去西方考察,派遣了一批儿童去欧美学习,先增加了眼界,再照搬学习。改革开放也是如此,先考察、招商引资,把先进技术和管理制度学来,再模仿、复制,自己发展,这才有了现在的成就。因此要把认知和当前行为分开,认知会领先于行为。
我们常说总结经验教训,但有限的经验有时候不一定能总结出正确的结论。我们不能因为几次的技术应用失败,就认为这项技术不实用。过去的经验,放在现在的环境中,也不一定适用。社会不断变化,科技不断发展,事物的发展趋势也是无限的,我们的认知却是基于过去的经验为主,而有限的,因此有限的认知只能帮助我们去认识未知的事物,而不能把未知事物理解成我们的认知。
就好像我们不能一直用对于传统商业模式的管理方法,放在互联网营销中。不能把淘宝经营的模式照搬到微信营销中一样。
过去的模式可以借鉴,但不可以照搬。这是我对第三个感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