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上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小道消息听说:公司因为发展策略的变化,决定裁员。
做项目的我们听了这个消息之后紧张兮兮,这个月的10号是项目派发的日子,有的同事暗地里了解,发现部门几十号人目前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收到新项目,其他员工一直等待中……
下午,有同事打听我们部门筹划着人员重组。
这消息一出,大家议论纷纷,有人勇敢地走到领导办公室,咨询具体情况,秘书却没有正面反馈。这举动大家纷纷猜疑,最后导致人心惶惶,心想会不会是月绩效考核不及格,公司来一场大换血?
如果是你,在这样的环境下,会是什么感受?
如果这事情确凿,最后你跳槽了,分享两点心得体会:
一、跳槽后,请勿吐槽前东家
不少人在跳槽之后,都会开启吐槽模式。这是特别值得警惕的一种倾向。
举个例子
A在考上研究生之后离职,此后每天都更新一篇文章,用连续一周的时间各种吐槽学校:从人到事,从校领导到系领导,再到同事,所有和他共事过的人或者他稍微接触过的人都榜上有名……有的同事说,这人研究生的日子也不会好过,毕竟大家都还在一个圈子里。
这除了短暂宣泄情绪之外,只会向别人说明:你不但当时决策错误,而且现在还不愿意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不能担责,是不成熟的表现。另外,还无形中得罪一大票人。
值得一提的是,故事中这位连吐槽都能“日更”?!这么勤奋干点别的什么不好吗?
都说“分手见人品” 。
二、其实,你还可以为自己“背书”
其实,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不用等别人,你自己就可以为自己“背书”——你在网络上留下的每一条痕迹,拼凑在一起就是你的形象。
在这里分享一个故事:
Vikki六年前我MBA毕业,当时在一家公司工作。那个时候还没有微信,大家都在玩微博。五一假期,古典老师还在忙工作,于是就发微博说,劳动节就是在努力的劳动,为了接待几个英国人,前期要学会那些专业术语……结果,就被一个人私信,问他做什么工作,问我是否知道XX公司,并告诉我说他是这家龙头企业的National的部门经理,现在需要招聘一位BD,如果Vikki有兴趣可以给他发简历看一下……后来,Vikki顺利地进入这家公司并一直工作至今。在微博上跟Vikki搭讪的人,就是Vikki现在的领导。
Vikki的领导说,当时他关注微博的几个关键词:南开大学、天津大学、MBA,放假时间忙工作,还很乐观,所以他就想跟我聊聊。我觉得这就好像是一种机缘,用“功不唐捐”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Vikki找到新工作,当然不只是因为发发微博那么简单,从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她本身就很优秀而且懂得努力。新媒体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你在更多人面前展示你的优秀。
读过这些故事,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的名片。 你曾经的公司、同事,包括你自己都可以为你的未来“背书”。所以,每一个环节值得你认真对待。
对待工作和找媳妇差不多,好的媳妇能让自己燃烧一生,中等的媳妇让自己平实一生,差的媳妇让自己毁了一生。好在工作可以随时调换,但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请大家需谨慎!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1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