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老公带来一大把斑竹笋,据说是他朋友送的。
早上,孩子说他不会写作文,我问:“不会写作文?你不会写我们做韭菜盒子的事情吗?”
“韭菜盒子,写过了。”
“那扣三丝呢?”“还扣三丝,早写过了。”
看来,孩子还真把我们的生活都给写进作文了。
02
今天,我可以很自豪地告诉远方的一个姐姐:姐,你不是曾经问我,干嘛老晒美食么?
现在,我就告诉你答案,因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是我今天刚刚看到的一个教育理念呢,在这之前,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你呢。
我只知道,只要我和孩子煞有介事地去做某一件事,那么假以时日,这件事十有八九就会出现在孩子的周记或者作文里,没想到,还真一一让我猜着了呢,而且还有教育专家为我作证呢。
看着孩子一筹莫展的样子,我就告诉他:既然这样,那今天我们就来剥笋吧,到时候你就把这个过程如实记录下来就好了。
于是,孩子一直等着我赶集、洗衣、蒸饭。
03
快11点,我们才正式开始剥笋。
为了不把地板弄脏,我特地把斑竹笋拿到门口的走廊上,认认真真地坐在小竹凳上开始剥笋。
孩子迫不及待地开始剥笋了。
够大吧?这些斑竹笋?
为了考验孩子的动手能力,我故意慢腾腾地戴手套,戴上以后又脱下,我想先拍些照,这样可以多花去一些时间。
等我拍照好几张以后,孩子居然也剥好一根斑竹笋了。
这时候,我才拿起一根笋开始剥,我可不像孩子那样从根部开始剥起,相反,我是从顶部开始。
我先把顶部一分为二,然后用右手的食指缠绕一点笋衣,然后一路卷下来,几秒钟,那个卷就到底了,我就把笋剥了至少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了。
接着,我再缠绕一个卷,等它到底,一根笋就十有八九就剥好了。
窍门,这就是快速剥笋的不二窍门!
换句话说,让我剥一根笋,一般不要超过一分钟,而像孩子那样一层层地剥,至少要3分钟。
04
我故意卖弄般地告诉孩子:“LT,你知道吗?这就是有方法和没有方法的区别哦。方法对头,事半功倍,相反,是事倍功半呢。
记得多年前,我第一次告诉你奶奶,笋可以这样剥的时候,你60多岁的奶奶看得一愣一愣得。她说,她长那么老,第一次知道,原来笋还可以这么剥,轻松省力,速度还非常快。”
要知道,小时候的我们,每年春天不知道要剥多少笋。剥笋,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是项极其轻松,但也非常考验毅力的事情。
当年的我们可不是要剥一点笋,我们剥的笋都是以箩筐为单位的,动不动就剥几箩筐呢,要是没有好办法,我们岂不是连觉都没得睡了?因为今天的笋剥完,明天还有明天的笋要剥啊。
一对比,孩子很快就尝到了窍门的甜头,他也学我那样快速地剥笋。
05
看着孩子已经上轨道了,我就开始和孩子忆当年。
“孩子,你知道吗?小时候,我们和你外公一起干活的时候,外公怕我们闷,总是带着收音机到山上去听。外公总说,随便干干活,也比玩着爽,因为干活就会有收获啊。
你可别看不起收音机,那时候的收音机绝对是奢侈品哦,不是谁家都可以拥有的。可是,时过境迁,收音机,早就被淘汰了,今天我们用的可都是智能手机了,我们不仅可以听歌,还可以拍照呢,而且还那么小巧玲珑。
时代啊,这就是时代的不同,这就是科技带来的变化。……”
有说有笑,絮絮叨叨,一大堆斑竹笋,在我们母子俩的努力下,很快就要一一就变成了可以吃的嫩笋。
即将完工时,我又进行了分工:孩子清理门口的笋衣,我则专门削笋片。
06
合作力量大,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把一大把的斑竹笋,变成了一大脸盆的笋片了。
亲,它们就是最好的下酒菜哦,爽脆可口,越嚼越香,我也是醉了……
在这一小时当中,我不仅教会孩子省力、讨巧的剥笋的方法,还告诉孩子很多很多。
事后,这件事真的又被写进了孩子的作文。
所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它从来都不是孤零零的存在,而是深深扎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只是在于,你是否发现了它,并加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