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看到王珮的邮件,主题为《生命的当务之急》,此文的来源于美国的一位高中老师的著述《The Priority List》。从内容的简述上看,与《遗愿清单》有类似的地方。
一个人最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衰老和死亡,在到达这个终极目的地之前,每个人都会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如诗篇所言:羊群终会被牧羊人驱赶回到牧场。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始终有这样一句:未知生,焉知死!或许只有通达的人才能明白,生和死是一体的两面。而类似《遗愿清单》的表述,无非是在生门上做足功夫。重新回到自己的个性,重新开始自己的笑容,重新部署自己的时间,不在为周遭所心动。
这类的著述是由一个个人的经历去做记录和阐述----人生其实还可以他种方式实现,就像程序一样,偶尔会有一两个由错误而生成正确的程序展示另一种可能,而其他人的生活被影响到就来源于此,因为可能性的存在,就不能阻挡其他人的尝试。
看过那么多不同生活经历的人生,我们仍然会觉得不满足,那是因为我们常常暗自在固有的程序中猜测:下一个出位的程序会是自己吗?
我常常看NASA的图片,那些来自于遥远宇宙的图片,如果从上帝的眼光来看,我不过是来自一个小星星,更是小星星上浩瀚人海中的一个。从这个视角来看的话,我完全有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对于宇宙程序来讲:我只是一个无限小的数据之一,对于自己来讲:我是最大的那个整数。
这就让我想起这样一句来自三千年前的诗作:
我,一个曼苏达尔的臣民,
能否像
亚历士多德和玫瑰
一样
死去。
我始终相信这句诗作是来自一个程序的痴心妄想,但也常常提醒我:那是可以做到的!
感谢王珮 感谢这位未曾谋面以后也不会见面的朋友,我也相信他也是出错的程序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