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
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反应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出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反应社会生产关系,创造出商品价值。
2、简述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及相互关系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外因和内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我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外开放的方针的重要理论依据。
3、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主要组成部分及内在联系
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会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是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科学社会主义则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这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构成统一马克思主义学说。
4、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他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具体来说,他们的关系如下:
1、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
2、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
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5、简述真理与价值的对立统一
1、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真理与价值的不同。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是认识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而价值是指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的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2、真理与价值又是不可分的,又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成功的改造世界,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的指导下形成的。
6、相对剩余价值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就是:在工作日既定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来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为了降低工人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提高生产资料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7、社会形态的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就是:在工作日既定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来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为了降低工人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提高生产资料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8、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1、无产阶级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这是以往不同私有制之前相互取代所发生的革命不可比拟的
2、无产阶级最重要消灭一切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3、无产阶级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4、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9、简要说明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
1、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借助思维才能实现
2、感性材料应该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的不全面的。这就要求人们在实践中把调查和研究结合起来。
10、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1、目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2、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11、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原因及主要内容
1、本质:资源配置的全球化
2、原因:新科学技术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
3、主要内容: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12、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作用: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自发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1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辩证统一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连结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原理+方针
14、质量互变规律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总结了这写就顺利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