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校园那会,经济课上教授讲工业革命之功劳当在分离了消费与生产,并令商品流通成本极大降低。譬如同样获其所需,原始部落忙于狩猎,现代主妇悠游超市,农业社会则是众人按时赶集。此话当然有理,但在这工业发达之邦,倒偏还有许多集可以赶,谓农人市集(farmer's market)。有人屈指算过,仅旧金山一市内已计二十多个。
离我住处最近的农人市集在阿勒玛尼大道旁(100 Alemany Blvd),平素无人,周六闹哄哄做半日生意,沿循旧制,天亮即开张,午后收摊。集场设水泥隔间两排,去得频了,不必抬头就知道何处售何物。视其所鬻,均不啻寻常物事。但卖者皆兼耕者,大都在附近乡镇经营农场果园,清晨即采即售,于自家所产咸称天然有机,无论老叟青年俱扬扬有得色。北首一排可觅不错之萝卜、茄子、蚕豆和鸡蛋,最东头常有新获生蠔。南首多时令鲜物,秋天可买超市难遇的柿子,也有美味蘑菇和花卉小铺。我惯晚睡晚起,逛过几趟均迟到,幸在货品充沛,每无空手而归之虞。
场下东西价格与超市相比略廉。其实对于有机之类,我向不大品较得出个中分别。有友在别处市集买到过逸品西红柿,「实在太好吃了,完全不一样」云云,不晓得是否允执厥中,有无溢美夸张之词。但赶集之乐不止于购物,亦在各类货品不殊贵贱陈列开来红橙黄绿的缤纷惹眼、客贩间清言雄辩讨价还价的悉充于耳,以及不停试吃的胡乱味觉。盖可试吃之故,商贩常备卫生纸数筒给人擦拭手嘴,想因盒装的纸巾所费不赀。唐鲁孙以前写北平正月民俗,倘儿童在年夜饭上口无遮拦,可用手纸在他嘴上擦一下,表示小孩儿说话等于放屁,便不会犯忌。顺这个道理,不知此处可做何解。
我还去过轮渡广场(Ferry Plaza)的盛集,掎裳连袂,货色丰繁,熟食蜜饯炒货腌物齐备,另有精油肥皂蜡烛之类的东西。某一摊的手工巧克力糖做得绝佳,遗憾忘了名字。海边风大,冬阳吝啬,走上半圈就冷得不行。但事毕拎着收获,去内河码头路(The Embarcadero)上的The Plant Cafe点块香喷喷的热斯康饼兼啜饮滚烫咖啡,全身回暖,打个呵欠心满意足,看看外边云晴鸥舞,登时觉得起个大早也值了。
这篇文章是《两次三番》写作计划的一部分。我视旧金山为第二故乡。《两次三番》,是关于我住这座城里数年的衣食住行和所想所感——现实中经历一次,回忆里再经历一次,旧金山又名三藩市,故有此名。文章有新有旧,写的人随便写写就好,看的人随便看看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