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突袭,气温骤降。
连续九个小时做在电脑荧幕前,剪完播客准备给客户做单子,手指在iPad屏幕上似乎失去了控制,僵硬得很,且不听使唤。费劲弄完才发现,屋子里似乎也渗透进了低温,双手在键盘跟鼠标上已停留太久,有了冰冰凉之感。只能忙不迭地搓起小手哈起气来。顿觉这个行为颇为滑稽,却又不知该如何放下。
翻了翻大半天未碰的朋友圈,才发现有的地方已经下雪了。我望向了窗外,蓝天白云,“冬”高气爽之象,哪儿有什么要降下飞雪的样子,倒是有点白瞎了这零下好几度的气温。
今日触碰的信息有些杂,又有些多。打开网易云音乐,界面成了灰白色,一查新闻,才知道又发生了大事。2022年似乎注定不会是平平淡淡度过的一年,上到国家小到个人,事情总是在不经意之处出现,又在猝不及防之时转弯。
人们也开始不分场合、不挑地方地肆无忌惮地说话。就好像憋了许多年的言语,已经将要满溢,不得不喷发出来。
如果说不加甄别的转述与表达是一种常态的话,接收这些信息反倒也是一种有趣的事情。就如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是一样的,看似相同的六边形,在不同人的口中,花形的细节之处,多有不同。
信息这东西,从来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客观与主观,全面与狭隘。没有参照物之下,如何辨别其中的利害,就只能看个人喜恶与审美如何了。大是大非之下,多数主义的美丑自辨。但绝大部分的情况,是这些信息之间没有根本上的区别,只有细微的变化,这些区别,或在细节之处,或在情感色彩上,或仅仅只是个人的揣测。反正关于别人的事儿,事不关己,便可以高高挂起。而一说到自己,就多被编排进了无数种靠假想生发出的理由来略过。
但无论是哪一样的情境,作为被动接收方的我,始终觉得,都很有趣。看看别人在关注些什么,在想些什么,如何看待同一个事件或问题,怎么在信息的传递里添加进来更加丰富的内容,话术又如何。总之,只有作为旁观者的时候,听他人讲一件事儿,才变得有意思了起来,甭管是陌生网络大V的一个推送,还是身边一闲人的叨叨。
写到这儿,想必你也没看明白我想表达啥。其实,我想说,特期待北京的第一场飞雪,那样我就能研究研究,在它们融化之前,怎么用肉眼能分辨出来,雪花在世间的不同样子。也可以看看,寒风之下,那些多样的雪花瓣,怎么在冬日里飞舞起来,那应是极其美好的一个画面了。
20221130 @BEIJING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一彡说」,欢迎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