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为一件事头疼。
我有一个一对一学生,初一下册开学前来的,现在已经是初二下册了。性格活泼开朗,人也机灵懂事,但是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稳定。不仅体现在我教的英语上,其他学科也是参差不齐。
对于这样的孩子,根据老师的专业判断,要么就是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偏弱,要么就是学习方式方法或学习意识出了问题。
这个孩子非常聪明,具体体现在情商上,可能这也跟她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关——据家长解释,从小到大,家里都把她当大人对待,家里的事也和她一起商量,给了她很大的参与感。
这样的做法,好处显而易见,但是坏处也是有的——久而久之,会导致父母对于孩子没有什么威慑力,而这一点对于教育孩子来说,就是个不小的问题。
它将直接体现在——她不把父母的苦口婆心当一回事,最后只会导致无效的沟通。
话说回来,一个情商高的孩子,智商肯定是不差的,那么很快就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她自身的学习习惯。
今天晚上的课,我批评了她一顿。
原本一周上一次课,学习周期相对比较小,复习效果和学习效果应该也比较好,但是也是因为上述理由,孩子的成绩一直没有明显提升,反倒是老师和家长已经身心俱疲了。
她妈妈最后决定减少一次课,改成一周一次课,说看她后面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决定是不是继续加课。她的初衷是想借此机会打压一下她,让她好好反省一下。我虽然觉得不妥,担心会适得其反,但因为怕家长误会我是为了保住我的课时费,就尊重她的决定,没有说什么。
果然不出我所料,这才这个学期的第二次,我担心的事就出现了。
原本一周两次课的时候,因为白天要在公立学校上课,晚上还要来我这里补课,有时候作业没能全部写完我是能理解的。现在已经改成一周一次课,这次过来上课,作业还有一大半没有写。
不仅如此,在讲解的过程还发现,之前讲过了无数遍、她本人也做错无数遍、弄懂无数遍的知识点,还是一而再再而三错了。
写作中几个非常常见而且上个学期还出现在词汇表里的单词,她不会写,还转身问我怎么写,成了我今晚批评她的导火线。
本想借此机会跟她好好沟通,结果发现她似乎并没有真的听进去。我就改主意了,想跟她家长沟通一次。
对于一个初中的孩子来说,初二末到初三始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她将面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最大的学习挑战——最强的学习密度、最高的学习难度、最全面的知识系统。
尤其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孩子而言,时间和精力以及学习方法的养成是她最大的挑战。
眼看着可以利用的时间一点一滴在消逝,眼前的人却毫不在意,你说老师急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