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浅思
(2019年10月7日分享第22篇)
滑县小规模学校联盟小田小学杜冠鹏
从教20余年来,参加过多次学习,也经历过新课程改革,大多都是关心的老师的教,几乎是探讨教法的改革。从第一代的教育改革先锋洋思教学没事,到第二代的教育改革代表杜郎口教学模式,基本上都还是强调的教学方法的改革。课堂中体现出来了学生为中心的地位,兵教兵,小组合作学习,也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来了以学生为中心,但是还是探讨的如何教的问题。即使是兵教兵,也是把老师教换成了学生教。
听专家报告,听名师讲座,几乎都是关注的如何教 ,如何改变教法。参加名校长工作室,参加名师工作室,阅览历年的课题研究,也几乎都是关注教师、关注教法的。我们一直太集中关注教师了,只有我们停止担心教师的教,集中关注学生的学,教育改革才可能步伐会加快,才可能会成功。
教学的根本是学习的学生,课堂的主人也是学生,并不是教学的老师,学的好的学生未必就是教的好的教师最得意的成果。现在一直提倡教育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就是不肯放手。我认为原因有二 :一是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恐怕学生学不好,学不会。二是老师一直在讲,不想丢掉自己的位置,自己辛辛苦苦备好的课不讲感觉很可惜啊!三是老师的惰性,讲课要比引导学生自学省力气,老师不想太麻烦。
不管是洋思模式,还是杜郎口模式,都给了我们一些启发,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强调学生的学,才是我们改革的目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以绝妙的方法学习,包括有的学生另辟蹊径,越过上课的老师,既不靠上课,也不靠老师,一样学的好。有这样的例子,老师有病请假,不在学校,孩子们的成绩反而上升了。也许这是个例,不能服众,但是我的亲身经历也有这样的效果。当时那一届学生换了三个班主任(其中两个校长一个主任),最后种种原因,让我接任班主任并兼任数学课。乱就不说,成绩更是没法提,讲课几乎没有人听。没办法,我就让他们上课读数学书,看看有没有生字,画出来;里面哪句话是概念,看看能不能读熟……慢慢的孩子上课不太乱了,也有学生开始问问题了,于是我就又深一层次提问题,提要求,让他们自己查找或共同解决。这也就是我们初步的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就这样两个多月,课堂不乱了,学习的多了,爱提问题的多了。当他们问时,也就是他们需求时,我再去讲,自然他们都非常认真的听了。中招考试时,语数英单科第一名都在这个班,简直就是奇迹。后来我一连几年都是用这种方法,学生成绩进步幅度都很大,这也就是我现在一直探索完善的“二主三自”教学模式,这就充分证明了重视学生的学是对的。
教学是有意创造条件的行动,而优秀的教学要求我们真正懂得意图和行动的内在源泉。不管教育如何改革,课堂上绝对不能没有人,丢失了人的课堂,就不是真正的课堂了。我们要找回教育中的人,找回课堂上的人,也是我们的孩子,课堂上有了人——孩子,我们的改革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