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从政行为中的具体体现。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对党员干部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思想认识
1.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学习党的历史,了解历代优秀领导干部的事迹和他们所秉持的正确政绩观。
2.强化党性修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明确价值导向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标准。在制定政策、规划项目、推进工作时,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2.注重长远发展。树立大局意识和战略眼光,不仅要关注当前的发展,更要考虑长远的利益。在谋划工作时,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避免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社会事业进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端正工作态度
1.求真务实。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在工作中,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虚假政绩。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2.勇于担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担当作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推诿、不退缩,主动承担责任,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1.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考核指标要涵盖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个方面,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避免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论英雄。突出民生指标的重要性,将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工作成效纳入考核范围。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考核权重,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2.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综合运用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等多种手段,全面了解干部的工作表现。加强对干部的平时考核,注重对工作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民意调查、民主测评等方式,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干部政绩考核中来,增强考核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3.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奖惩激励挂钩,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对政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干部,要给予表彰奖励、提拔重用;对工作不力、政绩不佳的干部,要进行批评教育、诫勉谈话,必要时进行组织调整。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干部撑腰鼓劲。对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要客观公正地进行处理,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