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雨如归
对顺境逆境都要心存感恩,让自己用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世界。柔软的心最有力量。——林清玄
2006年,当我站在三尺讲台上,台下几十双目光盯着我时,我的内心喜悦与激动,酸楚与伤感交织在一起,五味杂陈。眼圈红红的我,下一秒钟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复杂的情绪,来源于我的父母,他们是我永恒的牵挂。
一路坎坷艰辛,我满怀感恩,感激他们的哺育之恩,特别是在最艰难、困苦的日子,他们一如既往支持我。假如他们看到此时的我,该是多么自豪。他们的皱纹将会舒展,笑脸充盈脸庞。
我的家在农村。母亲温柔、贤惠,尽管她从未上过学,却懂得很多人生道理,凡事比普通农村妇女看得通透,她就像城市里读过书识过字的优雅女人,表面云淡风轻,内心坚毅果敢。
母亲家兄弟姊妹多,她很早便帮家里干农活,看到同龄人背着书包去上学,她也想去。可她看到大哥、二哥因为上学,早已让家里揭不开锅了,她话到嘴边只能咽进肚里去。
但她一边干农活,忙里偷闲认字、读书。
她像很多没读过书的农村女孩子一样,被岁月的车轮无情驱赶。经媒婆几番登门介绍亲事之后,她顺利地与我的父亲订婚、结婚。
在认识母亲前,我的父亲跟着老师傅学会盖房子、画图纸,用农村人的眼光看,也算半个知识分子。母亲最看重的就是父亲有文化,而且父亲稳重、踏实、人品过硬,也懂得心疼人。
婚后二人相濡以沫,共甘共苦,小日子也算过得去。母亲觉得很幸福。
哥哥和我先后到了入学年龄,母亲连夜给我们缝制书包,领着我们到附近的小学报名。母亲每天忙着地里的农活,父亲在工地上画图纸、盖房子,一家人过得顺顺当当,夫妻恩恩爱爱。
进入80年代中期,父亲开始承包一些小工程,他雇佣村里的一些劳动力,当起包工头,短短几年成为全村第一个万元户。
家里逐渐富裕起来,父亲带回来全村第一台黑白电视。每到夏夜,夜幕降临,我家院子里是最热闹的时候,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挤在我家院子,看当时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
母亲手脖上挂着亮闪闪的上海牌手表,穿着碎花连衣裙,穿梭在人群中,热情招呼着满院子的大人小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
我和哥哥与要好的小伙伴一起,抱着小板凳,当之无愧坐在第一排中间位置,心里像蜜一样甜。
世事无常,命途多舛。初二的下学期,父亲的工地出了事。一伙盗贼把工地上的数千斤钢筋偷走,看门人见出了事,竟连夜逃走了。债主听说消息,上门逼债,天天坐在我家,父亲外出借款还债。父亲东拼西凑,又把家里的值钱的东西变卖掉,才勉强度过难关。
家里瞬间一贫如洗,父亲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
但是就在这最艰难的时候,母亲、父亲即便牙缝里掏食,也供我和哥哥上县里最好的高中。我一如既往地爱学习,偶尔的偷懒和调皮,也会受到母亲严厉的责罚。
高三毕业的暑假,当我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母亲喜悦地噙着泪花。父亲说:“娃儿你真行,咱家又出个大学生,我和你妈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完大学。”
接下来的日子,父亲脸上终日愁容不展,他再次四处借钱,他的头发一天天花白,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
刻骨铭心的回忆,令我终身难忘。那是一个黄昏的下午。母亲告诉我说:“你爸给你筹学费去了。今天肯定能借来,你爸那朋友说过要借给我们的。”
我满怀希望,因为如果借不来钱,我辛辛苦苦念完高中,考上了大学全都白费。我不愿一辈子呆在农村,就像母亲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整天为了生计发愁。
我搬个小板凳,爬上房顶,盯着远处马路上的行人,我心里在祈祷,祈祷父亲能带给我希望。
日落西山,临近黄昏。我远远望见父亲佝偻着背,艰难地推着自行车,缓缓向家的方向走来。
我一路小跑迎上父亲,父亲的头发被风吹得四散开来,灰尘在脸上混着汗水留下黑色的汗渍,嘴唇翕动着,像是要开口说话,但却没有说出来。见此情景,我不忍开口,内心的酸楚迫着眼泪往下掉。
父亲摸了摸我的头,我呆呆站在原地,失声痛哭。
后来得知,2千多元的学费,是外婆给母亲的项链、首饰、父亲给她买的上海牌手表换来的。
多年后,每当想起我的父亲母亲,脑海里一幕幕画面透着珍珠般的光彩。他们的音容笑貌刻在我的心上,是那样的灿烂、夺目、逼真。
我时常想起他们,工作不忙的时候,驱车与老公、女儿一起回到他们身边。与爸爸聊聊天,与母亲一道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父母是我永恒的牵挂,我将这份牵挂变成永恒,永记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