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外圈,内圈因一个话题开始,没散没跑题。乍看像是失落的话题,最后竟成了喜剧。
今天场上场风大变的有W和SH。原来的W是个高高在上的形象,明星走红毯一样地迟来,偶尔还会瞥一眼小白们,说话喜欢带上“俺学心理学的……”,我这个小白不舒服!SH是老相识,在场上特深沉,我知道他有东西,一般不亮出来,像个老学究(我今晚说他老男人,想不出确切词),今晚语言也利落,动作也舒展的开。w晃脚的动作,SH转过头对刘医生的笑,都很真实,我心里一直通透……我喜欢今天的状态,欢声笑语最多的一次,五不原则执行最彻底的一次!
原来,疗愈和改变不一定要跟悲伤和眼泪链接在一起!
借着今晚“听不懂”的开场,也梳理一下我的心理学学习。
任何人不能在我面前谈“父亲”,一谈泪崩,夹杂着悲伤、内疚、后悔、无助……所以一开始接触心理学,后来奔玄老师而来,是想让自己解决此问题。
9.30我写了一篇简书《我和心理学,相遇一周年》,这一年时间,我觉得自己变化很大。
从2018.09开始,先是看书,武志红一系列书籍七八本,然后《直视骄阳》,然后听完了武志红老师“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并买了纸质书,阅读了李雪《当我遇见一个人》,然后……春节之后开始跟玄老师带领成长团队。
进了团队啥也不明白,也焦虑,看的书好像没用。身体也不敏感,别人所说的我压根感知不到。
第一助力是跟孙老师上了理论课。第一节讲“皮尔斯生平”,听的打盹。今晚wN在说到旷课,我意识到了我的一个问题――我缺席了第二节,唯一的缺席!当时从北京回来,未下车朋友便约吃羊肉,去?不去?我决定吃羊肉,现在知道:我对课没太多兴趣。但是,再听,一下子听进去了。这期间,在孙老师推荐书中,买了格式塔一本书,虽是影印版,但看的挺认真。
若问我理论学的咋样?不咋样,因为里面很多东西没有掌握。若问我理论学的管用吗?特管用。首先我在很多情境下,知道自己喜欢用“投射”的接触,经常“我以为……”,那肯定经常犯错。另外用的最好的是“图底关系”,虽很难整体格式塔,但能及时转换思维,不再非A即B,包容度大多了……而且界限感越来越强,操心少了自然就舒服多了。而最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不着急,慢慢来!这也是孙老师说的最多的话――他眯着眼睛,把手一垂,不着急,慢慢来!
而最最重要的,我可以面对父亲的离开,直视生死!而且,我可以开口说“爸爸”,可以不再总流泪!最近我在和儿子互动中,体会了父母与子女的更深一步的关系,轻松了很多,也更理解父母了!
若说进步,我觉得自己是个“听话”的学生,孙老师要求每节课上交作业,我上交,若出现理解偏差,老师还会批改,值!团队活动也是如此,有时写着写着就有新的东西出来……
我以前算半个体育生,不太认真学习,现在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了,开始启动内驱力了。今年暑假又读完了曾奇峰的两夲书《你不知道的自己》《幻想即现实》,又参加了王铮老师的线上督导……
而我们这个成长团体,是一块足够肥沃的土壤,不管你有什么种子,都可期待破土而出的那天!感恩大家的陪伴,感恩!
`
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