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各地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也陆续“逆行归来”,踏上回家的路途。
这些“出门打怪兽”的爸爸妈妈们,终于可以回家好好和家人,特别是自己的孩子相聚了。
经历了2个多月的分别,再次见到妈妈熟悉的身影,多少宝宝都忍不住委屈的眼泪,哇地一声跑进妈妈的怀抱。
这一幕,相信会是很多医护人员的家庭写照。
成人的世界总是不易的,如果不是职责所在,谁也舍不得抛下家里年幼的孩子。
不仅是医护人员,相信很多即将复工的爸爸妈妈也深有同感:工作起来,早出晚归,能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又会变少了。
“我搬砖的时候没法抱你,放下砖头就无法养你”,是很多忙于工作的家长的日常写照。
为了生计,家长不得不继续在岗位上兢兢业业,而对于孩子的陪伴,也难免会有所忽视。
复工当前,该如何给孩子做好思想工作,减轻分离带来的焦虑;以及在日常中,如何在工作和亲子陪伴做好平衡,保持良好亲子关系呢?今天院长陪你聊一聊:
一、缓解分离焦虑
01、正视分离
有的家长在上班前,为了避免孩子因分离而打骂,总是会想方设法“支开孩子”,然后偷偷出门。
孩子内心是敏感的,家长用这样的方法,不仅会加重孩子分离的不安,还会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对父母逐渐产生不信任。
家长可以大方地和孩子告别,同时告诉孩子明确的下班时间,或者回来会给他一个惊喜,然后再给孩子一个吻或者拥抱。
坚持一段时间,孩子会慢慢把你出门上班看成生活中平常的事情。
02、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
在平常时间,家长可以和孩子描述自己的工作,告诉孩子为什么每天要出门,需要完成什么工作之类的细节;情况允许还能带孩子到办公地点,模拟一次上班的过程。
当对你的工作更多了解,孩子会逐渐产生心理准备和预期,减少未知所造成的不安,逐渐适应你出门工作这件事情。
03、转移孩子依恋情绪
依恋家长(尤其是妈妈),是孩子正常成长行为。家长可以利用一些物品,帮助孩子转移依恋情绪。
可以拿一件你的衣服,或者你的照片,告诉孩子如果想你了,可以看看照片,或者盖上你的衣服,当做是你在拥抱孩子。
这样孩子在哭闹时候,物品就能起到陪伴以及安抚的作用,一定程度缓解焦虑,转移部分依恋的情绪。
04、“为什么”小怪兽
家长可以陪孩子DIY一个“为什么”小怪兽(也可以是其他孩子喜欢的物品),让孩子把疑问记录下来,然后“投喂”给小怪兽。
家长可以抽空,选择其中的几个问题陪孩子一起讨论,这也可以逐渐培养成固定的家庭节目。这样能让孩子保持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同时也一定程度是转移了“想念家长”的情绪。
二、提高陪伴质量
复工之后,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肯定也会大大减少。有些家长可能会担心,陪孩子的时间少了,亲子关系会变得紧张。
但其实你每天花固定的时间陪孩子,效果可能比你一天守着孩子转更奏效。
这就需要家长注意一点:提高陪伴的质量。具体怎么做?
01、全身心投入
网络上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一个老师问小孩,“你长大后想当什么?”,孩子回答:“我想变成爸爸妈妈的手机。”
段子背后,反映了一个典型的“假装陪伴”情景。
很多家长眼中的陪伴,只是单纯的陪在孩子旁边,却低头刷着手机干别的。
孩子在你心不在焉的“陪同”中,只会感受到不重视和尊重。渐渐地,就会与你产生距离感,对亲子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全身心投入,一心一用,是高质量陪伴的开始。
02、满足孩子亲密心理需求
高质量陪伴的内涵,其中一个方面是满足孩子的亲密心理需求,即是让孩子觉得我是可爱的,我是被爱的,这会使他有安全感,情绪更稳定。
你可以选择每天的某一时间段陪孩子进行互动,可以是饭后一起散步,或者是读睡前故事,并形成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和孩子交流,给亲子营造互相了解的氛围,制造更多的共同话题。这样孩子在互动中,情绪和行为得到良好的反馈,安全感和幸福感也会随之提升。
高质量的陪伴,不在于你花多少时间,更多是看你肯下多少心思。
03、满足孩子自主心理需求
高质量陪伴还需要满足孩子的自主心理需求。指的是让孩子觉得他是有能力的,从而提升他的自信心。
上面提到的“为什么”小怪兽讨论,家长除了解答孩子的疑问,还可以和孩子讨论“大人的烦恼”,帮助他意识到“我也能帮大人解决问题”,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提升自信。
家长还要懂得适当放手,让孩子拥有自主选择权。
鼓励孩子尝试任何新鲜的事物,我们只需要做好引导,不必过度干扰。让孩子自己体会,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让孩子感受你的用心陪同,同时拥有自我发展的空间,这才是高质量陪伴最理想的状态。
也许为了生活和理想,我们不得不忙碌奔波,但在陪伴孩子上,请一定要重视。
有时间躺沙发刷手机,不如多花点小心思,提升陪伴的质量。让孩子感受到惊喜的同时,体会被爱和受重视的感觉,建立踏实的安全感。
比起买好看的衣服和玩具,你的用心陪伴,才是孩子成长无法取代的宝贵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