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帆带领的活动是让我们给自己的人际关系评分。我第一个想到我和老公的关系。
一条条算下来,我和老公的关系有31分,属于基本健康。其实这在我的预料之内。近几年,我们的关系真的是越来越好,好到内向的我时不时会在朋友圈秀恩爱而没有一丝羞赧,因为那就是我们本真的生活状态。而这些美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我们一点一点修来的。
曾经,我会因为他一句无心的话而大发脾气;曾经,我会因为他说话的语气而伤心难过;曾经我会因为他不迁就我而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错的……于是我去指责,去抗争,想让他改变,想让他按照我想的去做。结果,一败涂地,两败俱伤!
直到2014年,我接触了正面管教,接触了心理学,开始运用一些技巧处理我们之间的关系,甚至冲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开始尝试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是让他去猜……他竟然也慢慢地改变了。我才发现,当我自己不去改变而希望他人改变,注定是要失望的;但是当我自己开始改变了,无形中也会带动他人开始改变。还记得我第一次去上家长课堂的时候,老公其实很不赞同。他认为我的工作本来就很忙,还要在假期里花钱花时间去上课,太不划算!但是在15年底我再次走进课堂,并邀请他一起的时候,他竟然答应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足够让我欢欣鼓舞!课后,他对那次课程的评价非常高,以致后来我再说去上课,他也没有什么异议了。在这过程中,我没有去改变他,只是聊天时会跟他说到我的收获、感受,于是他从不接受,到好奇,到尝试,到认同。而这,正是我期待的。
今天的评分表里面有一项是“分享并倾听彼此的感受,既不心怀戒备,也不认为你必须解决对方的感受”。这让我想起了不久前我们的一段对话。4月中旬,老公带儿子出去玩了几天,回来对我说儿子很胆小,走山路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生怕摔倒一样。要是以前我听到他这样评价孩子肯定很烦躁!给孩子贴标签,他以后只会越来越胆小,为什么你只看到孩子不好的那一面?而且,我上次带他去香港徒步,他可不是这样的表现,他的胆小估计跟你也脱不了关系!但是这次,我尝试去了解他的感受:“那看到儿子这样,你有什么感受?”“失望,担心。”“噢~原来你担心孩子胆小以后容易吃亏,希望他勇敢些,我倒觉得他这是比较谨慎,这样挺好的呀,我们还能少操点心。”老公笑着回应:“还能这样?”当然可以啊,而且确实是这样。这一次,我们分享了彼此的感受,即使是负面的,也无须指责、拯救,你的看法让我看见了另一种可能,我的亦然,但是否改变,决定权在自己手上。
在婚姻中,不能简单粗暴地用爱或不爱去解释所有事情。所幸我们找到了一个正确的方向,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就能到达我们想去的所有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