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这三连问,便是长久困惑在人类脑海里的一道阴影和枷锁。
人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思考,产生疑问,产生这样的哲学困惑,人是如何从普通的动物进化成人类的,意识和思维在什么时候产生,这三个问题至今未解。
几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既没有撕裂猎物的巨齿和利爪,也没有抵御猎手的坚甲和锐角,更没有利于跋涉的翅膀和蹄足,是谁的庇佑让他们逃过一次次的自然劫难?是什么样的际遇让他们学会了取火和制造工具?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人的交流从单调的啼叫演化为如今复杂的语言?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对早期猿人到人的变化里的悖论和矛盾作出了清晰的阐述。人的祖先和其他哺乳动物没有什么区别,非常弱小,处于食物链的底层,但是也只有人的祖先选择了一条进化大脑和思维的道路。拿起工具和形成组织,是一个分界线,拿起工具之前,没有尖牙利爪的人类,毫无战斗力,靠采集野果和大型食肉动物的残羹剩饭过日子;使用工具,形成组织才让弱小的人类,一夜之间走向食物链的顶端。可以说,懂得使用工具那一天,“人”这个物种才算真正形成。但是这一刻是怎么发生的,人的祖先是怎么逆着其他物种的发展道路孤独的在漫长的历史里向着这个方向演化,是一个谜。
而《2001太空漫游》就试图解答这些问题,它给出了一个科学的幻想:来自其他更高文明的干涉。最早的猿人,望月,在每个夜晚望着一轮明月的时候,心底已经生出了思考的萌芽。但是真正促成萌芽成长的,却是来自天外的一块黑石。黑石中储存的光影,进一步激发和启示了望月等猿人的大脑,让他们对外界产生了更深的理解,一夜之间拿起了石头、骨骼和树棍,开始猎杀其他动物,防卫自身,扩宽了食物领域,提升了生活,从猿变成了人。
对于通俗的外星人假想,《2001太空漫游》则给出了另一个可能性:外星生命不过是在宇宙中不断播种,而地球人只是其中之一,地球人发现的这一天,只能理解这是一个超出地球文明想象力的存在,如同神一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外星人并没有像神话里的众神一样格外的爱着人类,人类只是其中比较幸运的一个物种,在外星智慧的启迪下演化出了文明。
几千年过去,人们发现自己还是和远祖一样迷茫。那么人类又将往何处去呢?电影给出的答案不是消极的,而是回归孩童。尼采说:孩童是天真而善忘的,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游戏,一个自转的旋轮,一个原始的动作,一个神圣的肯定。电影结尾的星孩预示的不仅仅是一段太空漫游的结束,也是新探索之路的起始,而人类认知自我和宇宙的旅程便是如此周而复始的滚动向前,仿佛是永无止境的奥德赛。
《2001太空漫游》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英国科幻小说大师阿瑟克拉克,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拍摄这样一部讲述人类起源和变迁的科幻史诗。同名的电影是影史杰作,而小说亦是科幻巨作。
刘慈欣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科幻小说家就是阿瑟克拉克,其实刘慈欣写的《三体》里那个完美无缺的外星造物——水滴,就来源于《2001太空漫游》里的黑色石碑。
《2001太空漫游》之所以被称为硬科幻,是因为它对于人类在太空中状的态描绘格外真实,如寂静无声的太空、太空和飞船中的微重力状态、转轮内外的人工重力和失重场景等等,而在影片上映的次年,人类才实现首度登月。
米高梅曾如此宣传本片:“《2001太空漫游》中的一切都将会在今后30年中成为现实。”尽管制片方有些夸大其词,而且影片不乏疏失之处,但其中的很多预言终究得以应验,如电脑的大量普及、平板显示器、运用航天科技制造的玻璃座舱、声控电脑、电话号码位数增多、电脑在人机对抗棋局中成功打败人类等等。
原作作者阿瑟克拉克也说,“如果有人觉得完全弄懂了《太空漫游2001》在讲些什么,那一定是我和库布里克弄错了。”
所以你不要企图你通过电影完全透彻理解他在讲的什么,影片属于那种多视角开放式结局,或许每个人都能从电影里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阅读推荐
营业时间
早10:00-晚10:00
书店地址
西安市雁塔区长庆坊·玺岸广场401
乘车线路
地铁2号线纬一街站C口出向东八百米
公交可乘坐
12路、23路、26路、27路、44路、407路
至“钟研所”站下车即可
自驾用户至玺岸广场负二、负三层
近900个专用停车位
满足停车需求
停车场入口
翠华路与雁南一路十字向北
翠华路段100米处
服务电话
029-8530 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