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让生活变得最狗血的部分,就是每日24小时带两个娃。那样的辛酸,真的可以吐槽个万把字,但我还是要故作坚强、从容、淡定,因为我还有着正面管教讲师的标签,这个人设还是要让自己端着。
其实自己过得是否舒畅,心里其实很明白。所以我也没有很违心地去逼迫自己要怎样正面积极地去处理亲子关系。但是挺反感看到一些关于给父母打鸡血的一些教育宣传,好像总在提醒我还不够好。我也在反思,真的受困在亲子问题里的父母,他们怎样的声音想发出来?那些标榜的卓越父母的专家们有真的听见吗?
我第一次感觉到叙事和正面管教讲师身份的打架。但针对的不是正面管教的理念,而是逐渐被扭曲的营销手段与宣传。
感觉自己实在撑不住了,向我爸妈求助,先把土豆送过去住两天,再引诱茄子过去住两天,给我缓一下。茄子过去那天晚上,我和先生躺在床上感慨,我们都记不起有多久我们晚上可以单独躺在一起睡觉了。我今天仔细想想,上一次应该是3年半前,我们的厦门之旅。想起来挺悲哀的。
两个娃都不在的第二晚,先生值班,我一个人在家,可以独享自由,这一天我都不知道盼望多久,我觉得可以做自己的事情,画一整天的画,看书看电影……想起来都觉得爽。但昨天,面对安静的房子,却很不自在。这样的安静与自由,自己还不适应,不知道该做什么,心里空空的,还有些焦虑和不安。
我想,这就是长大了。因为不再是一个人,心中始终有牵挂,那些责任逃不掉,学会与责任共生,就是成熟的标志吧。我努力让自己放松下来,把太多自己想做的事情,挑选几件出来,画了十几个禅绕画的图样,看了《伦太郎医生》连续剧三集,看了几页《许多孩子,许多月亮》,在阳台放空一下。在做这些事情之前,是把工作的事情处理完。
难得的一天,把自己还给自己。独处已经有点不适应了,但是还是可以和自己产生联结。我终于有了更多的体会,在中国家庭,孩子在远行为什么对父母来说那么难。
今天两个宝贝回来了,虽然我自己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是两天的放空,给自己撑开了一点空间,可以把孩子接纳回来。土豆和茄子也因为想我,今天的表现还是很棒的,关系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深深呼出一口气,二胎妈妈不易,中国家长不易,大家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