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茫茫人生路,芸芸众生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人,结识很多人,但是真正能称为知己的又能有几个?又有谁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与你推心置腹聊几句呢?朋友是需要志同道合的,只有心灵契合才能与其吐露心声。
古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千古美谈,俞伯牙从小酷爱音乐,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一直没有人能听懂他的琴声,有一年,俞伯牙出使楚国,遇见了钟子期,钟子期不仅能识琴,知琴来历,而且俞伯牙弹的每首曲子,钟子期都能听懂曲谱和他所要表达的感情,俞伯牙惊喜万分,觉得相见恨晚,终于觅到了知音,于是把酒言欢,结拜为兄弟,并约定第二年的中秋节依然在江边见面。第二年俞伯牙如约再次来到江边时,等来的却是钟子期去世的消息,俞伯牙悲痛万分,在钟子期的坟前弹了一首《高山流水》,弹完,他挑断琴弦,将琴摔了粉碎,来祭奠这唯一能懂他琴的知音,从此便不再弹琴。当时看完这段故事,我不禁感慨,在古代,朋友与朋友之间能有这样深厚而牢固的感情,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有多少人在自己的一生中觅到了知音?如果你正在拥有,请一定要珍惜,维系好这份感情。
我的前三十多年,未曾遇见人生的知己,年轻时我有过一个闺蜜,那个时期,彼此间的感情比较纯粹,一起恋爱,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哭笑,无话不说。后来,慢慢的,不知什么原因,两个人走散了,而且彼此越走越远。从此我便不再相信知己,闺蜜的感情能无坚不摧,但凡还能维系住一段闺蜜情的,一定是还没有触碰到对方的利益。我一直认为,在同一家单位,工作关系中不可能有好朋友或知己,因为有利益冲突,同事关系,同频的人能走的近一些,看上去关系很不错,大家都本着互惠互利的心态相处最舒心。能把关系维系的很不错的一定是秉持了一些理念在里面,我个人觉得:一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用自己的心体谅别人的心。二是学会吃亏,更要学会吃亏不生气,学会吃亏是利他,吃亏不生气是利己。
将心比心,是一种自我安慰,也时常用来安慰他人,这得做自我反省,我真的没有做好,不知道您是否有同感?我们先尝试从自己身边的亲人做起吧,如果能做到每天自我提醒和复盘,比如今天有没有考虑家人的感受?体谅家人了吗?关心家人了吗等等,不断提醒,不断复盘,不断思考,这样重复提升自我认知,相信会比现在的你我做到要好。同理,学会吃亏也是一样,为什么要学会吃亏?而不是被动接受吃亏?学会吃亏是来自自我的意愿,主动让利,主动舍弃,让他人占“便宜”。被动接受吃亏,是我本身没有意愿,也不想舍弃,而社会就是要让你接受现实。想想我们吃了亏能不生气吗?其实能做到学会吃亏,自然而然就不生气了。将心比心,学会吃亏,是我必须要接纳,刻意练习的精神境界。以上是我个人的见解,欢迎分享您的见解,让我们共同去提升。
与人为善,将心比心,真正的朋友除了以诚相待外,更需要相互包容,相互体谅,不要把它当成你永恒不变的私有财产而予取予求。朋友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一旦友谊的天平严重失衡,就将面临失去它的危险。如果交朋友都能够以初见面时的友好与谦恭去对待和维系,也就不会生出那么多的是非和怨恨了,这份友情也才能够历久弥香,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