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我翻开了这本书呢?原因有两个:
1、在得到专栏作者中听到短舍离这个词的频率很高。
2、自己的家确实非常乱,又无从下手、心力交瘁。
因此我决定去看看这本书,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如果你像我一样存在东西很多、比较乱、无从下手的话,非常推荐这本书。
首先,我认为清晰的概念非常重要,这影响着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影响着一个人的决策与行动。纵观全书,将必要的概念整理了出来:
1、需要采取行动时的“断舍离”概念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2、行动后的“断舍离”状态
断=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舍=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
离=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
3、扫除=收拾+整理+打扫
收拾:筛选物品(断舍)
整理:移动物品、整理收纳、分类
打扫:扫、擦、刷
光是这些概念就刷新了我对收拾、整理的认知。过去一直以为整理嘛,就是把废旧的东西扔掉,把乱七八糟的物品有序摆放,把有灰尘的地方弄干净罢了。可是结果却发现:很快又乱回来了,然后就破罐子破摔:算了吧,等我有空了再整理,实在没力气了。因此,我生活在一个乱糟糟的世界,很多时候会为了找东西而花费很多时间。
为什么很快乱回去?原来是因为东西太多了。其实人很会为自己找借口:这个东西过去我得来很不容易,要珍藏;这个或许以后会用的上吧。扔东西,是一个反人性的行为,物品越多,似乎会越有安全感。
第一步是“舍”。
想要把家里一下子全部弄干净,一来没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而来确实非常有难度,要不然就会走上以前的老路:一股脑地为求快,把东西全都塞进“看不见”的柜子里。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此我选择了一个小书桌和一格最常用的衣柜开始。
之前每天早上都会耗费一些时间去选择今天要穿什么衣服,试来试去,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还弄得每次出门都非常着急,有时还会忘拿东西。但当我舍弃一些去年都没有穿过的衣服,挂上只有近段时间温度适宜的衣服后,早上选衣服的时间明显缩短了。当季的衣服还是这些衣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之前有冬天的衣服混在里面,视觉上感觉衣服很多,衣柜满满的,但当季的衣服就这么几件。就好比在餐厅吃饭,你一定喜欢一页纸上印有图文的,且一页上只有几个菜的菜单;而不喜欢 一页纸上密密麻麻写满菜名的菜单。选择太多,反而会让我陷入困境。而在做“舍弃”之前,自己根本没有发现这一点。
第二步,是“断”。
在做了“舍”之后,每次打开那一格衣柜,就会觉得神清气爽。因为这个清爽带给我快乐感,因此想要维持这种快乐感,并不是无休止的整理,是“断”了冲动购买欲。
从前我可是一个淘宝剁手党。只要心里有了一个念头,不管有没有用,也不会去思考,就买来再说。就比如得到专栏作者古典老师在有一期节目中说到卡片式写作方法,我就一股脑买了3叠卡片。为什么买3叠?因为3个包邮嘛。在没有思考过:现在的我会不会去使用?现在的我喜不喜欢?买回来就变成了堆灰尘的垃圾。现在买东西时总会问自己:现在的我需不需要,会不会去用?喜不喜欢?真的非常明显地少买了很多东西!变节约了!
只是初步做了“舍”和“离”,还没有到达“离”的状态。但我相信,只要持续不断地做这两件事,一定能达到“断舍离”的状态。
除了观念上的刷新、行动中尝到的甜头;对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有——人与物品的关系。
书中将人与物品的关系比作人际关系,觉得挺有意思。其实在不整理屋子里的东西时,你和物品其实是“陌生人”的关系。因为自己和物品其实是没有关联的,散落一屋子的东西很多除了使用频率不高之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需要用上它们,只是堆在那。就像通讯录里虽然有这个人的名字,但是平时不联系、不产生关联性,在你需要帮忙时,这个人会毫不犹豫地帮助你吗?你们之间虽然认识,但其实就是陌生人。因此,通过”断”和“舍”挑选出自己喜欢、需要的东西,然后爱惜它们、物尽其用。这时你和物品才是“好朋友”产生了强联系。
人与物品不仅是朋友,物品也常常反应着人如何看待自己。因此人与物的关系,其实就是人与自我的关系。让我深有感悟的就是我的第一个LV包包的故事。这个包不是我自己买的,只是我曾说过向往、喜欢这个包包,但是太贵所以没有买,后来是老公买来送给我的。但是拥有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它都被非常小心、完好地保存在柜子里。这么贵,玩意噌坏了呢?还是等重要场合时再用吧!现在看来,这其实折射着自卑的心态,把包包好好放在柜子里就时刻告诉着自己:我不配拥有这个包包,它很好、它很贵。但当我现在每天使用它时,在工作中、为人处世中都变得比以前更加自信了。没想到,物品也有这样的神奇之处!当你舍得给自己用好的、精致的东西时,你真的会变成自己喜欢的模样。这里并不是鼓励大家去败家或者虚荣,这样的1~2件东西,还是很值得的。
有科学研究表面:人更喜欢画面感。比如捐款时一张孩子含泪的照片比一段数据统计的文字更有说服力一样。在“断舍离”的概念中,将我们可视的空间改变成自己能掌控的模样,确实会真实地影响一个人看不见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