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瓶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舒适圈”这个词近年来被反复提起,并且一旦被人说成处在舒适圈,就等于贴上了“无能”、“懒惰”“不思进取”的标签。来看看网络上的各种言论:“你的同龄人已经远远甩开了你”、“35岁被裁员”、“我辞掉了老板自己创业”、“同龄人已经年薪千万了,你呢?”其中的内容也和标题相去不远:不超过同龄人你就是无能,你敢停下脚步你就是loser,好像生活除了不断超过他人,就没有其他选择。简单来说就是——人活着就一定要折腾自己,折腾身边人,让大家一起折腾,这样才能实现你的人生价值,走向成功。 瓶子突然就很纳闷,现在灌鸡汤都这么生猛的吗?鼓励努力奋斗是件好事,但是先把别人的自尊践踏,再“塑造”新的价值观,做法实在欠妥。再回头看看“舒适圈”的本义:“形容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在圈内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所以我们感到很轻松、很自在。”“舒适圈”算不算无辜躺枪?2今年年初,朋友所在的公司有个26岁的设计师Emily突然离职了。朋友告诉我,Emily一直有关注很多知识付费的公众号,最开始还好,感觉整个人都更有干劲工作了,但是随着关注时间变长,事情就走向了奇怪的方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很多公众号不约而同地推送“某某某又月薪百万了”,“学习3个月的同学辞掉老板自己创业”,“你还在守着现有工作想要打工到老?”作为标题的文章。只有一两个人说,那叫别人的看法,而一群人对着你整天说,那就灌输成了你自己的看法。 很快Emily也跃跃欲试,过完年没多久就离职去当了自由设计师。但是,所谓的“导师”、“大佬”只举例了那些混出头的成功案例,制造焦虑让他们去追赶,却没有说这些人在行业里是如何沉淀的,更不会提功成名就下的白骨累累。一年下来,Emily完全没有打出名气,接到的活儿屈指可数,长时间地入不敷出,等到原先的积蓄花光,现在已经开始考虑要不要卖车再坚持一下......有的时候,坚持并不是一项优良的品质,特别是当你坚持的方向已经把你带沟里去的时候。3成年人的生活,早被无数焦虑的声音填满了。网上到处都在灌毒鸡汤,告诉你一定要记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只有想得多、跑得快、做得好,才能飞黄腾达平步青云。这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长跑,每个人的身后都有名为“失败”的怪兽追赶,你超过一个人没有用,因为你前面还有无数人,怎么可能不焦虑?不久前,安徽蚌埠有一位女士,因为儿子没有考上自己期望的学校,爬上楼顶要寻短见。 该女士情绪极其不稳定,满满的焦虑情绪都在这一刻爆发,全程歇斯底里的大喊:“儿子是我的天,他上学的事情怎么办!”。这位母亲背后的故事我们没有了解,事件本身也不作评价,但是当我们看到,成年人的焦虑已经开始往他们的子女身上蔓延的时候,产生的结果并不会很美好。类似的事情,近年来屡见不鲜,不禁让人疑惑:到底是谁将我们的生活搞得一团糟?所有人都觉得不快马加鞭就会被淘汰、孩子成绩不好就人生无望、不掌握最新的技能就是对人生的一种浪费。其实你只是被焦虑包围了。4当我们陷在焦虑中之后,我们就被改造成了行走的焦虑传播机器。焦虑本身只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情绪,它并非一种能够长期维持的东西,让焦虑成为一种大环境的,可能并非我们本身,而是另一群人。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不会选择从大量的信息和事件背后,总结自己的看法,而是选择听听意见领袖的发声。 有很大一部分“毒鸡汤”博主深谙现在读者的心理状态,知道如何通过信息来激发焦虑感,一次两次我们能保持无动于衷,但是随着次数的增多,一个人,乃至一群人都在反复强调同一个观点的时候,我们就会不自觉的产生认同感。三人成虎,从古自今,从来没有变化。而更加令人不安的是:当你开始认同这类内容,认同充满焦虑的“毒鸡汤”之后,只要再加上一些鼓励分享的话语……没多久,这款“毒鸡汤”所打造的焦虑感就会成为填满朋友圈的背景墙,以你为中心,再一步向外扩散。5“焦虑就像摇椅,它给你一些事情要做,但它不会让你走得很远。”焦虑并不是某些人所说的“鞭策”力量,也许它会在初期的时候带给你一些错觉,让人感觉自己正在急剧变化。可是这种状态其实叫做紧张,程度很浅的焦虑能够让人变得专注起来,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好的状态,比如运动员临上场前会进行热身,让精神和身体都变得兴奋和紧张起来,可是这种状态并不会持久。但是等到这段时间过去,就会发现,焦虑的源头其实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和一个不确定结果的状态。 当你不停的追赶,却始终追不上的时候,人还是会机械的重复一直在做的事情,虽然内心已经明白这种做法无法改善问题,可是在怀疑未来的时候,人们变得不敢去改变现状,开始害怕会破坏掉自己已有的东西,逐渐陷入焦虑的怪圈。而这些困扰他们的焦虑,不再是外界传递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产生的了。他们给自己套上了枷锁。6所有的焦虑其实都是指向同一个问题:求不得。当你心中想要的东西或者是想要达到的阶段,和你现实生活的状态相差太大的时候,人就会觉得很焦虑。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只有没有拥有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对一些人来说,他们并不会考虑自己需不需要,而是说“别人都有我没有,我就落伍了,我就会被时代淘汰”。 据数据统计,焦虑人群的分布特性是由年轻人到年老逐渐递减的,也就是说:越年轻的人,越有可能感到焦虑。花花世界迷人眼,年轻人接触到的东西,越来越新奇,谁不想要最新最好的东西呢?可是大部分又超过了他们能够承受的能力。当他们想要却得不到的时候,就会陷入焦虑和自我怀疑。再加上环境的影响,就形成了长时间的、不间断的焦虑情绪。对于成年人,特别是我们这些年轻人,瓶子并没有太多实质上的建议,因为我们不能改变整个环境,也无力去抨击某些大V。瓶子只能在这里,发出自己的声音:每一个人都有他天然形成的阶段,在每个阶段就做好该做的事情,年轻时,就是积累的时候,到年老时,再去收获,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能得到什么。这时候,焦虑还有什么可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