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慧
跟着一个修行团队做了一段时间功课了,有时也抽空看伙伴们的功课。也在参加沙龙活动做主持引领者时,去觉察所有的一切发生。借一切相去探索了悟行证生命的本质实相。
老师布置的功课:觉察、觉知与人互动时自己的态度,觉己、觉他、觉境,要我们经常写觉察报告。也许是要我们不断反省审视自己与他人互动的态度,活出爱成为爱,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好环境。在明心见性行证觉悟的道路上,以觉为师,不要用意识心修行,要用本性修行,借一切相修行,不断训练入住出,不被外境粘住牵制,不着相,正所谓船过水无痕,鸟飞不留影。重要的是活出来,行出来,成为那朵花。把佛法的大智慧在现实生活中行证出来,活出来!
【觉己】的时候,如实的不断去观察自己,不断深入的去探索自我。体认自性本空,自性本来清净,六根本来清净。六根门是“心”去观察觉知的对象,可以如实观察收集信息。“心”目前能观察到的只有六根门,单指在外境上来说,是否说只有六根的境界?我现在还不确定。
“心”之外的所有“它”者也就是外境的信息呢?哪些是本质实相的真实一手材料,哪些是头脑意识加工出来的二手材料?心外无物,性体无二,性相无二,其实没有内外,是妄心在分别?还需要一门深入去体悟,每一关都是在突破更微细的能所,还在不断观察探索体悟中,而不是头脑的思维思辨中。放下执着心,妄心,分别心,颠倒心。放下妄心,了悟心真一切真。放下知见,舍识用根,对生命无常的世间彻底完全地没有意见,完全接纳。用真心修行,不在相上打转。
“我”何有?“心”何有?我和心都是个概念。修行要从六根门入,不向外攀缘,不分别造作,而今反闻闻自性,反过头来观察这能见能闻的到底是谁?自性,清清净净,灵灵明明,干干净净,明明白白,反闻闻自性,反观观自性,目前还在不断体认自性中,很难用文字描述。觉观觉知照无明,继续听老师的话,老实做功课吧。
【觉TA】的时候,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心”对“TA”的所有所谓的【觉TA】的内容,都是推测,猜测,估计,判断,评判,以为,而“我”自认为的这些是否贴近TA的实际真相,是否可靠,是否有偏差,结果是否可信,需要有严谨的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要对真假颠倒有清醒的认识和明了,这也许是走上觉悟行证探索实践道路的开始。当清醒明了到真假颠倒后,“心”感受到的那些烦恼,恐惧,担忧等都是意识的产物,就会轻松放下,自动脱落剥离消融。觉知带来智慧和正知正见,有了智慧就不会陷在愚痴中,迷于知见妄念中,迷于无明中。
【觉TA】如果验证过程不充分,就有分别有主观投射。若未经过验证、再证并且最终证实,那这种认知就是主观性的投射,把自己主观性的判断当成真的了。我们在对世界进行认识时,并没有把一个一个认知拿去验证,这个过程是简单的主观判断,习以为常的判断,纯粹的主观臆断。
“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饿叫妈妈觉得你饿”,这是“觉TA”出偏差的经典语录。“我”之外的所有都是“我的自以为”,并不是“心”能真正觉知的,那该如何去尽可能贴近实际的【觉TA】呢?首先是要对自我真实,无限向内探寻,他心即我心,我有多了解自己也就有多了解别人。放下自我,空杯虚空的心态,不带定见,多去深入链接陪伴生命中的有缘众生,感同身受他人的感受,用菩萨的心肠去待人,或许久而久之也会多少了解一丁点“他心通”了吧。离假一切真,破妄显真,这样才能真正放下“我执”,真正实现从自我为中心到以众生为中心的心灵转变。
老师说的“悟后起修”,也许就是叫我们真正体悟到什么是真假颠倒,什么是宇宙的真理实相,什么是生命的本质实相,到那时起修,才不会在迷茫中、在“雾霾”中、在“误会”中盲修瞎练吧。探索行证的道路就像爬山,每一步必须踏踏实实地去走好,老老实实修炼,别人代替不了你。感恩有幸遇到老师,跟随老师引领的道路,脚踏实地跟随团队一起去觉悟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