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写的好不好,不仅要看开头,更要看结尾。好文章要有好头和好尾,如同盖楼房,地基夯实,主体漂亮,但最后的楼顶没盖上,这就成了烂尾楼;或者楼顶与楼的主体一点都不搭,这就显得很怪异,令人感觉不舒服。
写文章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漂亮的结尾,再好的开头和主体内容,给人不通畅的感觉,起了减分作用。我觉得易学易懂的结尾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 首尾呼应法这种方法讲究的是开篇点题,主体内容进行详细阐述、表明主题,结尾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再次点明主题。整篇文章看起来一气呵成,首尾相应,生动立体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如无暇美玉般,让人感觉舒服、通透。但这种方法结尾时,切记不能简单复制开头的话语,这样就成了画蛇添足,起不到重申、再次强调的作用。
《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开头这样写到:“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一个刚从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是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能有温情的天气,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开篇点明主题,说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结尾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简简单单一句话,呼应开头,再次强调文章主题,使全篇得到升华。
二、抒情议论,情感共鸣法文章结尾采用抒发情感的方式,表达作者浓厚的思想感情,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情感共鸣,能够使读者掩卷而思。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有真情实感,表达出作者实实在在的感情,不能无病呻吟、满纸的虚情假意,读者一看就反感,不仅起不到升华主题的作用,反而是“画虎不成、反累其犬”。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在结尾处写到:“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这一段可以说是对背影描写的深化,这时儿子脑海中浮现的背影,不单单是父亲往日背景的再现,而且还包含着老年父亲的身影,这个背影寄托了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思念,抒发了作者的思父之情,余音如缕、情思绵长。加深了读者对全文的印象,引起读者共鸣,甚至会想到自己的老父亲、老母亲。
三、名言警句、引人深思一般来名言警句都是名家之言,是他们智慧的结晶、经验的积累,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
把名家名言引入到我们的文中,一方面能够增加文章的含金量,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提高文章的档次;另一方面名言警句的文学艺术性非常高,文字精炼、合辙押韵、逻辑性强、幽默度高,引入到文中会给读者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引起读者的兴趣,获得读者认同感。
在使用名言警句结尾时,一定要注意名人名言的内容要与文章主题相契合,不能生搬硬套,强拉硬扯。
无论哪种结尾,一定要与文相适,与意相合,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全篇增色,获得读者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