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人都普遍过得很焦虑,有人为找一份好工作而焦虑,有人为职位晋升而焦虑,有人为男女感情和家庭关系而焦虑,有人为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而焦虑,有人为养儿育女和赡养父母而焦虑,有人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比较而焦虑,有人为了健康、安全和生命而焦虑等等,人们无时无刻或多或少的生活在焦虑之中。
在这样焦虑的生活中,人们会通过各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排解这种焦虑。于是美食、购物、狂欢、夜店、网游等等就成为人们消遣的方式。而饮食上,我们看似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但这些质量和数量上都极大丰富的食品供应,却让我们养成了没有目标、缺乏控制、不尽合理的饮食习惯,甚至沦为垃圾食品的牺牲品。我们看似站在了地球食物链的顶端,但养尊处优、缺乏锻炼的生活方式,却使得我们在运动机能上产生了“退化”的危机。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时代反倒加速了人们对健康的透支,而人们还不自知。一方面,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迫使我们不得不用更多的时间、精力来创造更多的业绩,获取更大的成功;另一方面,物质生活已经非常丰富,很多体力劳动也交给了工具或机器,我们反倒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精力更多地用在了消费、娱乐等方面,而忽略了对自身的挖掘和锻炼。
所以我要问:“你真的了解自己的身体吗?你真的明白该怎么打造自己的健康吗?”下面这个比喻我特别喜欢:如果把人看作一台机器,我们自己完全可以为这台机器提供最好的原料,不断运转升级,完成自我修补,避免出现故障。我一直认为,不管在什么时代,革命的本钱首先是自己的健康。这一点我身边的朋友和同事们的确做得很好,都在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运动着,能看到身边的人这样坚持运动,我自己是很开心的。
我们往往把很多困扰和限制归咎于外界环境,但其实真相往往是相反的。当我们不自觉地选择了不健康的饮食方式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受到了这种不健康饮食方式的影响,而且也不太了解其影响我们的方式,所以才没有对自己多加控制,从而放纵了自己的选择。
当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遭遇到各种压力,导致精神紧张、睡眠质量不佳时,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人体对外界恐惧的一种本能反应,如果我们选择逃避恐惧或焦虑,而不去面对,这些症状是不会自己消失的。当我们对自己说不喜欢或者不擅长某些运动时,其实是自己给自己做了思维限制,或者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不愿意去成长和突破。另外,我也发现很多人会把解决疾病和恐惧的责任交给医生或药物,忽视了大脑和身体的信息互通,甚至放弃了选择积极通过调节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抵抗疾病的努力。
干货来了:给你的健康设定目标
改善饮食,从好的食物、好的营养中获得好的能量;
有一个科学的健身运动规划,能够适应我忙碌的生活;
改善睡眠质量,获得精力充沛的良好感觉;
防患于未然,提高对疾病的预防能力。
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主要有六大类,分别是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类和纤维素)、蛋白质、脂类、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矿物质),另外还包含其他一些必需的营养素和许多非必需的营养素。一份健康食谱我认为应该遵循“七三原则”,也就是70%的蔬菜搭配30%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好脂肪。蔬菜的摄入量最好达到70%,尤其是富含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和充足水分的绿色蔬菜。
人体内水分占60%-70%,所以我们也需要每天给自己补充不少于2000毫升的水。补充的方式除了直接喝水之外,也可以通过摄入大量含有水分的食物而获得,蔬菜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蔬菜几乎不含任何热量,这也就意味着你可以放心地吃很多而不用担心发胖。蔬菜中含有较多钾、钙、镁等矿物质,在人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呈碱性,所以就能及时与分解肉、蛋产生的酸进行中和,对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非常有益,这也是保持碱性体质的最大健康好处。
蛋白质的来源
大致有两类:一类为动物(如肉、禽、蛋、鱼等),一类为植物(如豆类等)。谈到动物性蛋白,肉类是必不可少的,对此我的观点是:白肉(鸡肉、鱼肉等)比红肉(猪肉、牛肉等)好。
为什么呢?
第一,白肉比红肉精,那也就意味着白肉的含脂量比红肉低,也少了很多不好的脂肪;
第二,白肉在致癌的可能性上会比红肉低一些。
碳水化合物的来源
主要是各种主食,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精力会下降那么快的原因:如今我们吃的米面制品越来越精细,这样的细粮虽然比粗粮更易吸收,但释放的也快。而粗粮里含有更多膳食纤维和其他营养物质,会被人体更缓慢地吸收,同时能量的释放也更缓慢,让人体获得持久的精力。
在追求健康饮食的过程中,一周的大多数时间里都吃得很健康就可以了。当我逐渐养成了健康的饮食习惯之后,我就爱上了健康食物所带来的那种感觉。健康食物会给你的身体带来持续充沛的精力和心理上的“纯净感觉”,这和垃圾食品带给你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旦饮食习惯养成,你就不会再迷恋之前那些“荤天荤地”的大餐和针对满足口欲而设计的食品。你会从心里认为,每吃一口那些垃圾食品,你的身体健康就被摧残一次,你也就很自然的对垃圾食品产生了屏蔽。
关于15年运动、读书更多的分享,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搜索):木子读吧,等你哦!
健一生身,读千卷书,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