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跟风看了最近热播的《凡人歌》,看的是剧,映照的却是当下的生活。
家族企业副总年薪五十万,高层内斗分分钟出局;互联网大厂年薪百万,卷到最后直接焦虑到耳聋抑郁;体制内薪水不够高拿不出手,被媳妇嫌弃甚至抛弃……
这部剧真的非常深刻地揭示了当代职场中年人的不容易。
也告诫所有职场人:打工真的不能太上头,记得练就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没有一技之长,早晚被职场淘汰」
中年失业,是当下极为敏感的话题。
从35岁职场危机,到电视剧中频频出现中年裁员。之前看《阳光正好》,看到保剑锋和秦海璐饰演的角色经历中年失业,到最后找到出路回归幸福生活,还没缓多久,又来一部“王炸”。
那伟与沈琳的中年失业,沈磊与谢美蓝的婚姻危机,那隽与李晓悦的三观不合,《凡人歌》这个剧充分映射了当下的现实,毕竟“人人皆凡人”。
三对主人公,历经不同的境遇,几十集的电视剧,写尽了人情冷暖、职场规则、世情百态。
身为公司营销部门副总的那伟,忠心耿耿、鞍前马后,在高位依然被裁,看起来好像很震惊,但仔细看完,发现这一点也不冤枉。
作为一个部门领导,他没有写过一篇稿件,没有做过一次创意,没有操盘过一次营销,本来是对部门业务最熟练的人,却什么也不会,早晚逃离不了被踢出局的命运。
不是只会搞人际关系就能混得好,也不能高估人性,乐视离开了老板贾跃亭,公司照样运作。
何况我们这些职场螺丝钉,工作虽然只是工作,也别忘磨炼一身好本领,技能才是职场人的立身之本。
2.「不要固步自封,条条道路通罗马」
沈琳曾经是职场上的佼佼者,但为了家庭和孩子,她选择成为全职主妇。当丈夫那伟失业,家庭经济陷入窘境时,她毅然决定重返职场。
尽管遭遇了年龄歧视、职场潜规则,还被老同学借机嘲笑,但沈琳并没有被这些外界不好的声音和看法所干扰。
我发自内心羡慕《时光正好》里的陈婉真,也佩服《凡人歌》里的沈琳,她们从未因他人的质疑与否定就放弃,而是重整旗鼓不断试错,专注于自身要解决的问题,赚钱养家,找到生活的重点。
回归职场之路并不顺遂,先是尝试找工作,而又转去做月嫂,屡次碰壁后,沈琳发现了卤味生意的商机,研究口味、采购食材、摆摊售卖,到后来客源稳定走上正轨,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找到了自己想走的路。
人生就是这样,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实则“柳暗花明又一村”。
没有老老实实回归职场当个螺丝钉,而是慢慢寻找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不急于求成,而是稳扎稳打,这样的人一定会找到通往“罗马”的路。
3.「打工可以认真,但是不要上瘾」
说实话,无论被动失业还是裸辞,某种角度上看也许是自我修正、重新出发的良机,但对于家庭情况不甚良好的人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剧中,家有俩娃要养,每月八千房贷,身为家庭顶梁柱的那伟马上就要倒下,但他幸好有沈琳陪伴支持。而大多普通人本就收入微薄,技能有限,面对家庭重担,没有工作简直寸步难行。
所以,当剧中说:能当牛马也是一种福气,无论男女。
我是很认同的,工作虽辛苦,却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生存支柱,有条件可以多多试错,去gap去修整,没条件就要调整心态。
那隽看到哥哥和嫂子的遭遇,慢慢不再吐槽加班,甚至有些感激,生出一种“我要干到死”的信念。但打工可以认真,切记不要上瘾,要明白工作也是修习场,让自己变强大变厉害的地方。
强大自己,提高自身的价值,在努力工作中培养一技之长,不然熬到最后当健康也失去,那才是真的不被需要,挺可悲的。
4.「写在最后」
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里,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成为一个人最大的底气。
每个人都在慌慌张张、跌跌撞撞前行,为自己、为家人、为所爱所关心的一切,克服眼前重重困难,只为撑起那一片天。
正如李宗盛所唱: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人生不是旷野,但也不是轨道。
也请记住:永远不要透支健康去换钱,只有人在,一切才能从头再来。
愿每一个平凡的我们,脚踏实地,都能拥有不平凡的一生。
❤️
作者介绍:
「鱼七苏成长笔记」
自我探索ing的94后,职场8年的新手妈妈
一枚文字工作者,正在尝试开启写作副业
在这里分享我的成长历程,欢迎关注订阅
喜欢我的分享,欢迎关注、点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