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烦意乱,无所事事,忽然被朋友圈一抹梦幻的色彩吸引,便约了好友前往文峰塔。
搜了最近的公交,轻装减行就出发了,或许是接近傍晚又或是天气未晴的缘故,心头笼罩的不愉快并没像预期一般烟消云散。
走走停停,摇摇晃晃,一个小时后在九龙鼎附近。天色渐晚,华灯初上,视野里渐渐地开始灯火辉煌。已经是晚饭的时间,朋友说十字街里有一家“不翻汤”上过舌尖上的中国,对洛阳的不翻汤早就有所耳闻,忽然惊讶在这四年竟没有亲自来品尝过,今天突然出现在这里颇有些兴奋,算是意料之外的收获。人生就像一杯鸡尾酒,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杯是什么滋味。新鲜,好奇,同时满怀憧憬,或许这就才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动力。
丽景门还是三年前的样子,都说不登丽景门,枉来洛阳城,它见证了这座古城的兴衰荣辱,本想看和第一次来这里时见到的丽景门相比是不是多了几分沧桑感,却也找不到之前的任何照片了。想抒发一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慨”,却发现身边一起的还是三年前那帮家伙,也罢,我只是来喝汤的……
出丽景门左走二百米,便进一小巷,小巷简陋没有路灯,越走越觉得不对,前方似乎到了死胡同,犹豫前行之时左边突然出现亮光,穿过一个小门的遮挡眼前的视野豁然开朗,文峰塔景区赫然出现在我们眼前,灯火迷朦,宛若仙境。我断定黎阳接下来会装逼地来一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实结果不出所料……
正逢牡丹花会时节,景区门口人声鼎沸,免票入园确实是一项惠民措施,让我切身体会到了社会主义的伟大之处。景区面积不大,分批入园,我们拍摄大门的时间错过了入园的批次,等了二十分钟后又巧妙地避开了文峰塔的灯光秀场。第一次感觉自己那么的不合时宜。入园过桥,迎面而来的便是文峰塔了,塔身古朴雅致,与五色斑斓的灯光辉映却没有丝毫的格格不入,镭射光打出“文峰塔“三个字映在塔身有种酷酷的清透感。景区解说牌介绍文峰塔高约30米,塔身九层,通体用青砖砌成,是一座密檐式砖石塔,始建于宋代,于清初重建。
绕塔而过是新潭,潭水如镜,杨柳依依,园林布局很有格调,即使是白天没有灯光的时候也尽显优雅。黄色紫色和红色的彩光射线变幻交织,谭内水雾缭绕,相辅相成,格外迷人,给人一种恍如隔世的仙境感。正调节进光,专心拍照的时候,旁边突然人头攒动,唏嘘不断,寻声望去,一排汉服美女手捧河灯款款而来,简单的仪式结束,放去河灯,依次离场。心中五味杂陈,有些事情埋在心底,躲是躲不开的。
环湖一圈,路过旅社、伞店和一些铺子,伞店名为“烟雨”,十分诗意,门外装饰也颇有古风美感,驻足门口仿佛置身江南烟雨之中,湖畔青石板上 一把油纸伞,旅人停步折花淋湿了绸缎。
周边的铺子总是很有创意。“气味博物馆”,出于好奇,便进店去。风景的味道,水果的味道,生活的味道,自然的味道,令人惊讶的是有一排橱柜上摆有情感的味道。拿起手边的一个小瓶,上面写道:苦涩的味道送给生活里的你,探上去一闻,气味入鼻,压抑悲伤沉重的感觉便紧跟而来,压的人头痛,赶快放开深吸一口干净的空气。生活确实不易,可生活的味道又岂会总是如此?博物馆里味道有千百种,凑在一起亦不及生活滋味的冰山一角吧。
湖边咖啡馆门口几对旅行的情侣深情款款地对唱情歌,我坐在湖边发呆,歌声淹没了周边的嘈杂。
思绪被身边的朋友打断,起身往前走。 景区最后面是美食广场,和一条售卖各种艺术工艺品的商业街,见到了久违的糖人糖画,还有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练出来的丹药竟是糖葫芦,听说吃过以后可以提神醒脑,金榜题名……
闲聊间听到一旅客指着文峰塔一本正经地谈起白蛇传的故事,让人觉可笑,可是又突生疑问,文峰塔究竟由来何处?关于文峰塔的历史众说纷纭,不过其中一则传说却让我颇为感动。
文峰塔,颇有文缘,总罩着一层文气。也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文峰的书生,每天早晚都要来这里读书练字。文峰刻苦,读书破万卷,一手字也练得炉火纯青。又到一年大考时,文峰告别乡亲,担着书箱,上京赶考。临行前,对父老乡亲发誓,若不得高中,誓不为人。一场考试过后,文峰文章本可天下第一,谁知试卷被主考官大人遗失,文峰无缘能得天子面试。十年苦读文笔山,一朝落第心已寒。文峰落榜,于心愤愤不平,慨叹老天不公。他想到赶考前面对乡亲们说过的话,万分愧疚。但文峰还是回到了故乡。他再次来到自己曾经苦读诗书的文笔山,久久孤独静坐于山丘之上,把紧握的手中之笔,一动不动指向苍天。不知过了多久,文峰那凌空之笔,便这样化作了永固的高塔。文峰久久凝望高天,不吃不喝,久而久之,化作了一座山的巍峨。后来,人们便把文峰书生化身的这座山,称作文峰山,文峰那支笔化做的塔,称作文峰塔。
文峰书生的故事固然有些悲情、苍凉,可刻苦求学,求取功名的艰辛与读书人的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洛阳市政府重修这座文峰塔除了发展旅游业,或许是承前人遗志”祈福赐恩“企盼洛阳文化繁荣,多出人才之意吧。
18年的剧场已然终结,面对结果我的情感竟变得麻木。回想几个月前的日子,许多个夜晚,我们戴月而归,在昏暗的水泥路上畅谈理想,指点江山,豪情万丈。而看着如今的结果却没有失落感,不是不在乎,而是懒得去整理那些凌乱的思绪了吧。随年龄增长事情也越来越多,越没有时间去顾及自己的情感波动。
后面的小吃街还没有建完,古风的建筑也正在完善,一年后到此,不知又会有怎样的光景?是物是人非的落寞,还是时过境迁的感慨,都无从知晓。
最后诗一首做结:
挥笔苍天问何从,
十年苦读岂成空?
帝都千年疑是梦,
独立茫茫烟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