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结尾,苏格拉底准备讨论他所认为的5种政体,其一是他们所描述的,即王政或贵族政体。第五卷一开始,苏格拉底正准备列举剩下的四类政体时,却被众人要求将在第四卷里提到的问题即:朋友之间一切共有这个原则应用于妇女儿童身上,也就是护卫者应该怎样去把妇女儿童归为公有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而这是在众人的强迫之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其实苏格拉底本身对这个问题也是持回避态度,怀疑能不能行得通,是不是最善的,或只是一种空想。苏格拉底讲女性,也是以护卫者阶层的女性为主,他认为对于教育女性,应当像是教育男性那样进行,也要给以音乐与体操以及军事的教育,而首先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当时男子在锻炼时是赤身的,因此如果让女子也赤身锻炼是否合适, 然后苏格拉底说在刚开始男子在赤身进行锻炼时也受到了很多嘲笑,但渐渐的也就习以为常了,并且由于他认为赤身比遮掩要好,因此就算在第一时间感性认为是可笑的事物,在经过理性看待后也就不会感到可笑了,所以让女子赤身锻炼也没有问题,在这里苏格拉底提到说有些人不以善为标准,却要以不善的为标准,一定要建立其它的标准,颠倒是非,对邪恶视而不见,而认为别的都是可笑的,不去讽刺愚昧与邪恶,眼睛却盯着别的现象加以讥讽。我认为苏格拉底提到的这类人还是很多的,他们本身很聪明,明查秋毫,对善与不善心中如明镜一般,但为了一已私利,`不惜成为别人的工具,犹如一些专家,颠倒黑白,在体制下为公权服务,不惜昧着良心,我以前认为这些人都是不道德的人,是为了统治阶级服务出卖良心的人,就像老子认为要愚民,孔子认为要以仁义道德约束民心,柏拉图认为要让人民相信所谓的高贵的谎言,强调等级差别,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不惜牺牲人的个体性,多样性,创造性,自由与平等,而所谓的道德伦理似乎成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与人民对立。但我又想如果不强调这些伦理道德,那国家可能就会乱,就会战争,然后人民就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然也就没有所谓的个体性,多样性,创造性,自由与平等了。那问题就来了,我们的伦理道德究竟是为了什么服务的呢?是为了统治阶级也就是国家的稳定服务的呢?还是为了被统治阶级也就是强调个体性,多样性,创造性,自由与平等服务的呢?还是说是为人服务的,也就是统治阶级是人,被统治阶级也是人,是为了整个人类服务的,只是由于文化,政制等因素导致其看起来被一分为二,互相矛盾呢? 所以像老子,孔子,柏拉图或是一些所谓专家虽然是昧着良心在愚民,但其实只是被社会政治体制所强迫而已?接下来他们开始讨论男子与女子之间的禀赋是否相同,天然差别是不是很大,因为前面有提到过,不同样的禀赋不应该从事于同样的职业。那禀赋的差别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秃头的人与长头发的人之间的禀赋不同吗?格劳孔觉得这样认为是很可笑的,然后苏格拉底说所谓的禀赋不同,并不是绝对的,而只是关联到行业的不同,对于一样东西的学习能力以及身体能否充分的为心灵服务,才能决定禀赋的差异。生理上的不同并不能决定禀赋的不同,因此虽然在生理上可能女子比男子稍弱,但女子同样具有担任护卫者的才能, 因此又强调要对护卫者不分男女都要给予相同的教育。然后根据前面的论证,就得出了这样一个结果即:女子应该归男子共有,任何人都不得与任何人组成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并且儿童也都公有,父母不知子,子不知父母。而对于男女之间的结合,要进行优生优育,也就是最好的男人必须与最好的女人尽多的结合,而最坏的与最坏的要尽少结合在一起,最好者的下一代必须培养成长,而最坏者的下一代则不予养育, 在此柏拉图暗示在城邦里,杀婴是必要的,并且乱伦也没有问题,因为按柏拉图的说法即最好的男子与最好的女子结合生下最好的下一代,那最好的下一代就可能是兄弟姐妹。以及像动物界最强壮的雄性可以与最多的雌性结合那样,因此因为治理者是护卫者中最好的,就应当让治理者与最多的女性结合。而这些过程除了治理者外,别的人是不应该知道的。而对于孩子的养育问题,苏格拉底认为,当孩子出生后,进行筛选后,就带到托儿所,由专人负责养育, 然后苏格拉底认为国家讲团结并能化多为一是国家制度的至善,因此应当让全体公民对于养生送死尽量做到万家同欢,万家同悲,以同甘共苦作为维系团结的纽带。国家应当像一个人一样的有机体那样。还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并且因为一切公有,也就不会有诉讼之类的事发生,并且因为护卫者之间彼此彼此和平相处,那也就不怕城邦里的其他人和他们闹纠纷或相互闹纠纷了。(而这里我不是很明白柏拉图的不怕是什么意思,他是说因为护卫者团结一致,如果其他人与其闹纠纷的话,护卫者不怕压制不过其他公民呢?还是说护卫者就不会与其他公民发生纠纷呢?)然后又讲到在打战争的时候,男子与女子要一同上战场,并且还要带着孩子,以让他们从小就见识和实习将来要做的工作。接着对于战士的荣誉问题,做战问题,与野蛮人或希腊人进行做战时的区别对待问题,进行了探讨。然后格劳孔要求苏格拉底回答他们所设想的理想国是不是可以实现的,苏格拉底就说,最好的东西并不一定要在现实中实现,所设想的最正义的最善的城邦并不一定要在现实里存在,就像一个画家画了一个理想的美男子,然而这个美男子并不一定就要在现实中存在一样。虽然理想不一定能在现实中实现,但应当做为现实的一个标准,现实向理想趋进,当现实非常接近理想的时候,也就可以认为理想已经是实现了的。接下来苏格拉底认为城邦或国家的国王应该是哲学家,能严肃认真的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只有哲学家为王,国家才能给个人和公众以幸福,其所描绘的国家才能成立。然后就开始讨论什么才是爱智慧的人即什么样的人才是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一个人是一样东西的爱好者,那这个爱好者就一定是不仅仅只爱其中的一部分,而是爱这个东西的全部,就好像对于爱孩子的人来说,一定是对什么样的孩子都是喜爱的,虽然有缺点,但是都可以包含,爱喝酒的人,对于什么样的酒都有一番喜爱的理由,爱荣誉的人虽然可能不能得到大的荣誉,但是只要能得到荣誉也是好的,因此由于哲学家是智慧的爱好者,所于哲学家不仅仅只爱智慧的一部分,而是爱它的全部。然后苏格拉底以美为例说,如果一个人只能够认识美的东西,如美的音调,美的色彩,美的形状以及一切由此而组成的艺术作品,但却不能认识并喜爱美本身的话,那他就像是一个一直做梦,只有意见,而没有知识,是一个心智不太正常的人,而一个真正爱美的人,一定是爱美本身的。因此爱智慧的人一定是爱智慧本身的人,是有真正知识的人,而虚假的爱智者则是没有知识的人,他们有的只是意见。知识的对象是有,是存在,是绝对的。而意见的对象不是无,因为对于无或者不存在,是连一个意见也没有的,因为根本不可能形成意见,并且意见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所以意见的对象是介于有与无之间的东西,介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东西,也即是非存在。所以对以柏拉图来说,所谓的哲学家,并不是爱意见者,或爱非存在而不能看到存在的人,一定要是爱存在的人,并且不仅只是爱存在,而且要能够实实在在的把握到存在的人,就像不只是能够看到正义的事物,或美的东西,而要是可以把握到正义本身,美本身的人。但其实我们做为人生物的存在,我们能把握到有或者存在本身吗?或者说有或者存在本身确实存在吗?
理想国第五卷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理想国》作为柏拉图中期作品,包含了大量柏拉图成熟思想。本书第七卷主要讲述了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对人进行培养,一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