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数学?为什么要没完没了地做题?学数学就是为了做题吗?如果说是为了方法,可学会方法又是为了什么呢?如果说是为了智慧,可拥有智慧又是为了什么呢?
数学知识原本是人类现实生活直接遭遇困境或为进一步发展学科知识时遭遇困境时的产物,可我们现在要做那么多无关痛痒的数学题到底是为了什么?
古人为测量土地面积发现了面积公式,而我们却只不过用这些面积公式没完没了地做无关痛痒无关自己的题,一句话,我们的数学学习是脱离个体真实的生活的。
为什么每个人都必须学习数学?精神财富的传承需要一种方式,人类找到的最好方式就是——考试,但这种学习对我们来说太陌生了。
只是因为传承,所有人就必须学习吗?数学对于人的发展到底有何重要意义?对我们所有的数学教师来说,数学除了为我们带来衣食保证我们的生存还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数学可曾真正触动过我们的生命与心灵?我们是否向爱自己的爱人那样真正去爱过它?我们是否只是向它索取却不愿或不能向它做出一点点奉献?
毕竟那样的爱还是太虚幻了,我们需要一个更现实的目的——分数,也只有在奔向分数的过程中人才可能爱上数学,犹如在爱情中我们不可否认荷尔蒙的作用一样,在寻找异性并交往互动的过程中才会对伴侣产生深深地爱,如果不是出于功利性的目的,我也不会爱上数学。
本来从遭遇困境解决问题的目的出发激发学习动机是最好的,虽柔性但持久,但是它太虚幻与脆弱,所以人类从功利目的出发激发学习动机,虽刚性但忽视学习者的心理感受,使本是数学教育的精神科学成了置身事外的自然科学。
结论:两种目的需要相辅相成,人类和国家已做出了刚性的规定来激发学习动机,以保证人类的精神财富能传承下去,而我们进行数学教育的教师,则有必要考虑学习者的个体感受,从遭遇困境解决问题的目的出发,以游戏的形式去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动机,学生的游戏正是人类漫长的遭遇困境探索发现的历史的再现。
传承的不容置疑会使知识盛气临人面目可憎,教师要以游戏的形式再创情景诠释知识产生的需求和价值。
情境创设的作用其实就是在解决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的问题。
所以,通过精心设计“课前挑战题组”,试图“模拟”第二条堪称伟大的数学发现之进路。由于观念的转变作者抛弃了创设问题情境,这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再谈学科知识的德育价值:
如果离开了朝向美好,如果学生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那数学学习又有什么用呢?只是为了会做几个题吗?
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行为的意义?要向学生渗透:学习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和对世界有所贡献而克服困难、长期坚持、付出汗水的一种崇高劳动。
学习的动力必须也只能是意义,是需要!
要时时刻刻让学生意识到,你们此时学习上遭遇的困难我们的先人也曾遭遇过,你们能否像他们一样用顽强的毅力和聪明的才智去跨越困难为世界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唯如此,学生才能感觉到自己走在一条成长的自豪的幸福之路上,才会积极主动地迈开步伐向前走去。
所以,有经验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不肯轻易放过数学知识带来的一丝一毫的美育和德育价值,离开了美和德,人都将不成其为人,学再多的数学以及其他知识又有什么用呢?
喃喃自语:这么多年,始终觉得在我和数学之间隔着什么东西,原来是“为什么要学习这个数学”这个核心的问题没有解决,现在终于明白,它表面关乎分数与谋生,实则关系到人的精神与存在。
这世界上第一迷人的是我妻子,第二迷人的就是数学,如果说数学是宗教,那么我愿意做一个虔诚的宗教徒,把数学作为我的信仰。数学赐给了我衣食和精神,我希望可以为数学的发展做点什么,我希望能使你们都爱上数学,我愿在你们的心中播撒下数学的种子。
不要说你有多爱数学,除非你以数学的方式行走和生活,并以自己为方式把数学活生生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华应龙有句话说的干脆利索直截了当:我就是数学。只有到那时,你才能说你具有了一双数学的眼睛,届时数学中的一切美都将逃不过你的眼睛,都将成为你和学生的惊奇与不断前行的动力。
华应空:我就是数学,但我绝不仅仅是数学 (有备份)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说的恐怕就是单纯追求知识数量的荒谬!你不觉得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论调就像贪婪的资本家在喊我要钱要钱要更多钱吗?
以下摘自张奠宙《数学学科德育:新视角新案例》:
作者首先从“热爱数学真理”的底线开始,具体地论述数学学科德育的三个维度:人文精神,科学素养,道德品质。然后展示数学德育的6个层次,展开的顺序是从数学本身的文化,到本身的数学美,再纵向地跨到数学史,上升到数学哲学层次,然后是联系数学以外的现实,最后则是并无太多数学特征的课堂文化。接下来是三项不同类型的数学德育实践活动,包括:来自天津中学两个教学班的报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开展“数学文化”教育活动的报道、来自四川省关于“数学作文”的实验报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