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分时间,增加密度
@ 现在和过去的时间密度不同
如今,婚礼上的讲话都要求控制在3分钟以内。也许很多人会诧异为什么只有3分钟,但其实3分钟是段很长的时间。再比如,录制电视节目时,如果工作人员提醒主持人“还剩45秒,请总结”,主持人反而会因时间过多而慌张。因为主持人只需5秒便能用一句“好的,再见”完美收尾。也就是说,这5秒的时间密度非常之高。现代社会与过去相比,时间被划分得极为细致,被划分的每段时间的密度也非常之高。
比如,检票口因为一个人的乘车卡余额不足造成堵塞,尽管只是堵塞一到两秒,也会让后面的人焦躁不安。其实,比起曾经的人工检票,现在的检票方式已经快了很多,人们之所以容易焦躁,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
@ 有意识地把15秒想成很长的时间
换句话说,细致划分时间,提高工作密度,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是生活在高速发展社会的必要条件。如果你觉得15秒真是太长了,也可以在1分钟或3分钟内做很多事情,进而提高生活的密度。
如果要上课或参加其他课程,我几乎都是在当天课前快速浏览课程材料,确保每个细节都准备好或者及时根据内容和特殊需求进行更改材料。因为很多时在当天也会发生变动。其实,生活在高速发展社会的我们都应该适应这种短时间内进行密集讨论的工作,也要有意识地去锻炼相应的能力。
通过提问串联信息
@ 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
一个知识丰富的人不一定是个有智慧的人,亦不一定是个聪明人。有的人虽然储备了很多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没有关联性,处于零散状态,只是些碎片化信息,即所谓的杂学知识。而活用知识是要将信息进行整理,使其相互关联,方可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输出。要想系统地总结零散的信息,可以使用“提问法”,即通过提问将信息串联起来,使其连成一条线。例如,面对“何谓工业革命?”这样的一个大问题,不要笼统地按照时间顺序罗列事实,而是以提出多个小问题的方式逐一阐述,比如“为什么起源于英国?”“具体有哪些变革?”“对世界的影响有多大?”等等。
如此回答,信息之间便有了关联性和共同点,将它们串联起来,便可以看到工业革命的全貌。
@ “提问(?)”与“回答(!)”组合
通过提问的方式阐述不仅可以让听者产生兴趣,也有助于输出者快速抓住谈话的要点,给人留下聪明的印象。
我们可以将自己平时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或者想到的事情用问答的形式写在笔记本上,标记“?”。之后通过调查或者其他方式找出答案,标记“!”。“提问(?)”和“回答(!)”是一个组合,作为一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就工业革命的问题来说,如果能做出三套左右的“提问(?)”和“回答(!)”,便可以系统地阐述工业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