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0 华杉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u)也?”】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现在流传很广。不过,孟子这里指的书,是指《尚书》,后面的《武成》,是《尚书》里的一篇,记叙了武王伐纣的事。
《武成》中对伐纣最后一战是这么记载的:
“既戊午,师逾孟津。癸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途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到了戊午日,军队渡过孟津。癸亥日,在商郊布好军阵,等待上天的美命。甲子日清早,商纣率领他如林的军队,来到牧野会战。他的军队对我军没有抵抗,前面的士卒反戈向后面攻击,因而大败,血流之多简直可以漂起木杵。
木杵,是舂米或捶衣的木棒。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比如,我对《尚书》的《武成》一篇,就只采信两三页罢了。(策,是简策,竹简。)仁人无敌于天下,武王是至仁,纣王是至不仁,以至仁伐至不仁,应该是摧枯拉朽,推一下他就倒了,怎么会有激烈的战斗,以至于血流漂杵呢?”
因为按照孟子的理论,仁者无敌,应该不战而胜,不可能有那么激烈的战斗。而至不仁者,恶贯满盈的暴君,应该坐以待毙,不会还有人卖命替他作战。武王和纣王打得血流漂杵,是不科学的。所以《尚书武成篇》上的记载,肯定不符合史实。
朱熹注解说:《武成》上的记载,是商人自己倒戈,“前途倒戈,攻于后以北。”他们自己自相残杀血流漂杵的,不是武王的军队杀的。这么说,也没有不符合以至仁伐至不仁,不会有大战的理论。
不过,杨伯峻考证说,今天我们读到的《尚书武成篇》是后人杜撰的伪古文,不是原文,不可信。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事咱们不纠缠了。我虽然有些看法,但是不想发表,因为不敢在孟老师、朱老师、杨老师面前妄言,自己心里装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