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流传千年的古诗,地点在姑苏的寒山寺,大家知道寒山寺的由来,和寒山寺三个字是谁写的吗?
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也有说是避乱)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这首诗也将诗人羁旅之思,和对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却感慨无容身之地的忧殇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诗里的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与枫桥为邻,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至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占地面积约1点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四百余平方米。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寒山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如今的大钟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夔龙督造。巨钟有一人多高,外围需三人合抱,重达2吨。每年的除夕夜,寒山寺的钟声都要敲响108声,8秒一次,最后一声正好在午夜12点。
根据我国佛教经典和风俗,108响钟声有3种含意:第一种含意是因为一年有12个月24个节气72个候(古代称五天为一候),把12、24、72相加正好是 108,即代表一年,表示回顾旧岁,迎接新春的意思;第二种含意是表示对佛门108位长老的怀念;第三种是说一年中有108个烦恼,佛经上有“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所以敲108下钟声,就可除尽所有烦恼。
寒山寺三个字是两个人所写,寒山寺的方丈请江南四大才子中的祝枝山题写,祝枝山一字千金,方丈千凑万凑,方凑齐二千金,所以祝枝山只给题了“寒山”二字。
后来清朝著名书法家陶濬宣来到寒山寺,愿意给题字还不要钱,但是有个条件,就是必须把他的名字写上。就这样,去过寒山寺的人,都以为寒山寺三个字都是陶濬宣所题。
我来到了这里
一叶孤帆
一翩孤鸿
重影着山
重影着水
我的影子散落在枫桥上
一盏寂寞的渔灯
幽灵般回荡着
似在低诉着什么
又似在和晚霞私语
时光荏苒
经年后的今天
我站在了枫桥上
令人怀念的
总是姗姗来迟
我凝望着远方
远方太远了
远处没有渔灯
却明亮着灯
那是幽幽古巷的眼睛
也在此刻
凝视着我吗
久久地踯躅徘徊
才有今日的重逢
即使是数数春秋
哪怕是千年
在我寂寞的心间
我的忧殇 我的欢乐
邂逅在我们的灵魂之间
我在和时光对话
在和江南对语
我在期待着
期待着江南的雨
期待着在这片土地上
烙下深深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