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3日 星期一 阴雨
文/随眼前
01
每日精进:
昨天我做得不好的事情是什么?我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如果我重新来做会有哪些改进?坚持每天按照这个标准,对照我的行为!
日记:
昨天我在集团concall会议上极度推崇取消每一原装箱称重的事情。然后咨询领班说:“当时为何要称重每一箱并贴付每一箱标签,原则上可以取消了,因为供应商来料就有毛重数量了。”
领班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就知道是你要求贴的。”
我说:“记得当时你们组织整合的时候你们的作业指导书要求要称重,但我想取消每一箱,可你们主任一直说海关要求,取消不掉。”
我立即提高声音分贝,马上反驳道:“我不可能下达这荒唐命令的,让你们做这无用功。”
领班不服气地说:“就是你在巡线的时候发现尾数箱按SOP要求没有贴付,就要求我们统一贴付了,就是你要求的呀,我们也不知道你为何要下这奇怪的要求啊,我们就做了”。
我不想继续说下去,立即找主管们当面一起来了解这事情。
主管说:“是当时您巡线时,发现尾数箱有的毛重是用手写的,而且歪歪扭扭看不懂,有的箱子又没有称重标识,所以有要求手写改打印,没标识的要标识好。但没有要求每一箱,只是员工在执行力上无法到位,后来干脆买了在线打印电子秤,我们只要发现有做就有标签来识别员工是否执行到位。”
我说:“那领班为何不知道你们实际的意义,做这事情的真实意义在哪呢。只知道一句“这是你要求的。”
主管无语了。
原来的主任说:“这每一箱称重啊,是以前开厂学习引进过来的,也推到厂家要求改善原装箱标注毛重事宜,好像我们称重SOP及我们CKD作业SOP要求的,但后面有导入栈板条码。”
我查核了作业指导书:“要求每一箱尾数称重贴付。”
那么这case是厂内为完善要求而贴付,厂内若特殊阶段取消也是可以的。
于是我发送邮件给集团,道明这称重标签为内部改善,现可推动外部门协助改善确保系统修正好,我们仅为尾数箱称重。
集团黄经理回复邮件,强调一句:每一栈板的毛重是变值,海外工厂统一要求栈板毛重称重
然后我根据之前巡线现场有看到称重打印设备就不加思索:“每栈板称重成品仓地磅在执行并贴付标签。”
可是我又觉得好久没有看到,心里发虚,赶紧叫主任再去现场核实操作。
大家到现场查核后最说:“打印称重标签程序有问题,一直有称重但没有打印标签贴付。”
这回轮到我无语了,立即要求出海外工厂CKD称重补打标签,打印机有问题请IT协助,若短期未果,可请条码组协助。
最后我又请大家把这事情理一理,进行反思我们的执行漏洞。
现任主任今天比较忙,整个经过就没有通知她。吃饭时间和她说起这事情来龙去脉后,她说:“不好意思,当时你巡线发现尾数没有时候,我们要求这整改这事情,可后面我没有再跟进这事情,我继续跟进。”
02自我反思
现在想想,这件事情让我当时产生生气情绪有几处:
1.我当时听到领班的说辞是“不知道,是你要求的”,我有点生气他做事情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深究为什么。
2.员工执行面误差:原来标准操作sop是要求原厂家要标注毛重,尾数箱每一箱都要称重。现场员工执行面是,花大量的人力,不管原包装有没有都称重并贴付标签出货
3.上下传达,意思变味,每一层面理解度不一样,或者各自有想法作业,缺乏对最基层干部传达正确。
4.执行过程中碰到困难会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如成品出货碰到打印机坏事情就嘎然而止。
5.我的思维也发生了以为的错误,以为看到有设备应该就有执行的事情。以为没有要求取消就一贯执行下去,殊不知员工没有打印标签操作自己浑然不知。
可是我当时的是勃然大怒的,所以这样的情绪是积极处世的情绪,健康的情绪吗?
一直以来我觉得自己很积极,很淡定,但是发觉自己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对于被人否定或者错误理解时候,自己想要积极的事情上面。
第一反应却常常是自己应该如何证明自己没有错,而不是如何耐心聆听员工的误解声音,挖掘他们的认知形成原因及纠正对错。
其实员工再恼人的误解,说起来都不过是一股子气,只要能够找到发泄的渠道,就不会给自己带来更深的伤害和困扰。如果认真聆听不是更好吗?
常言道:受委屈的时候能坦然一笑,这是一种大度。
自己明明知道这句话,但是根本没有把它作为生活的原则去应用,而仅仅是选择性地去应用。所以,再碰到类似现象,自己怎么能进步呢?
03
那怎样做会更好呢?
我们应当,听到领班说“这是你要求的”。给予继续说的鼓励。可以考量如下几点:
1.继续用坦然的心态去挖掘员工,回现场景,听到指令后领班的想法,传达给员工,员工执行过程中的反应,大家做事情的态度是怎样。找寻这件事情对于我以后再下达任务时候 需要深思熟虑与关心下属了。
2.应当肯定员工,一要求就执行到位的积极性。虽然执行过程中,把供应商称重不准导致涂改手写事情,不是提报反馈给责任单位改善,而是不知觉地把责任转化到自己操作。但这些细节可选择一个轻松的场合进行分解矫正
3.上达下情无小事,每事必追根究底,同时校验执行对结果的帮助,将影响结果因素同员工或老板一起商讨,再论可行性。
所以世间万物纷繁复杂。要正确认识每一件事情,需要进行全面的观察和思考。
记得《淮南子·说山》个故事,关于“谁狂者东毫”的改写故事描述道:
疯子向东跑,追赶他的人也向东跑。都是向东跑,而跑的原因却不一样。
被水淹的人,沉到水里,救他的人,也沉到水里,都是沉到水里,而沉到水里的原因却不一样。
我们平常看待一个不规则的多面体,我们可以从每一个面看,它们有不同的形态。同样,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但有时我们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面,便下了总结论,这往往会一错再错。如果我去纠结这员工的态度或执行力偏差问题,我就无法进步,也就无法反思,自身的上达下情有问题,为杜绝这些问题,我后续要如何去做。
我应该给大家界定完成时间,然后反馈后到现场证实执行力下达效果。
所以我们看待事情可以一分为二的方式去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