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河合隼雄《心理治疗师之路》第八章笔记
一、鉴别
昨天晚上督导的时候,督导师就提到鉴别的重要性,也想起近期听一些老师说的关于鉴别的内容,做些记录:赵老师家庭治疗中的去诊断化;吴老师的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李老师、陶老师提到的心理咨询师不一定要能诊断,但至少要能鉴别问题,才能更好的进行下一步工作。的确,能做好鉴别是必要的,能让我们规避超出职业范畴的内容,在咨询中也能更好的帮助来访找到更安全适合的咨询办法。
鉴别潜在的精神疾病是非常困难的……作为一种标识,我们可以感觉到对方说出来的内容跟我们感觉到的有偏差。比如说,不过在泛泛谈很普通的话题,可是你总感到极端的疲劳,或者感到莫名其妙的攻击性,或者感到一种隐约喷发出来的岩浆涌动样的能量。或者在听对方讲他的生活史时,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除了这些,好的过分也是很危险的。
二、移情性治愈
主要是指病人在精神分析的过程中,通过与治疗师的互动来实现其神经症性愿望。有的时候,来访看起来是痊愈了,但是要警惕是否是移情性治愈。如果是,那么其状态会很容易反弹。当然,如果反弹也可以以此为支点,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
三、当事人和家庭成员
有一个高龄的女性诉说:“自己家里有一个如何如何坏的媳妇,我会把媳妇带来,你帮我把她教育成一个好媳妇。”笔者说:“很遗憾,心理治疗没办法把坏媳妇变成好媳妇。因为有个坏媳妇而伤脑筋的人,愿意思考今后的人生的话,我们倒是能帮上忙。”
分清楚来访者是谁,即使是家庭治疗,也要在众多家庭成员当中选择一个看起来症状更严重的人作为主要工作对象。而如例子中的高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家庭生活中很多人都想改变别人,让别人跟自己一样或者说来实现控制,我们不但自己要清晰来访对象,也要让来访清晰自己来咨询能得到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