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让人看不到任何希望的著作,是一部没落贵族的挽歌。如果说荣宁两府的公子哥儿、夫人小姐们也能算是贵族的话,那么整部著作无非就是没落贵族的一曲挽歌。假如说,贵族精神是指干净地、优雅地、有尊严地活着。那么,在整部小说中又能有几人算得上这样的贵族呢?尤三姐,晴雯,鸳鸯,...?似乎有点儿像,细思却又不是。假如说,贵族精神是指荣誉和责任、是信守诺言、勇于担当,整部小说中又有几人算得上是这样的贵族呢?或许柳湘莲算一个,还有呢?还能找得出这样的贵族吗?所以,只能说《红楼梦》几乎就是一部没有贵族的没落贵族的挽歌。
挽歌一曲向谁诉?无论是《葬花吟》,还是《世难容》;无论是《枉凝眉》,还是《好了歌》;最终免不了都是《飞鸟各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看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世俗生活带来的只能是破灭。朝中无人(元春只能算是宫中人,不是朝中人)使得贾府迅速地败落了。即使朝中有人,入不敷出的家族又能支撑得了几时呢?问道,求仙,出家?没有一条真正得救的道路,只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我们读巴尔扎克的小说,看到的也是一曲挽歌,是封建没落贵族的挽歌。但有所不同的是,巴尔扎克尽管一直在为他所钟情的没落贵族唱挽歌,却又能清醒地看到新兴的资产阶级必定全方位地取代没落贵族而成为真正的社会中坚力量。所以,在《苏镇舞会》中,他让“杂货商确实当上了贵族院议员,贵族有时却沦落到社会底层”。而在《红楼梦》中,我们又能看到什么呢?也许,作者清醒地认识到,让这个所谓的贵族家庭早日寿终正寝才是唯一合理的结局。至于凤凰涅槃式地浴火重生,就只能是不可知不可说的事情了。到这“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一地步就足够了,这已经是一曲无尽的挽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