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课堂【中庸常见误区—3、“中庸”就是折中】

      有人认为,中庸就是折中,选中间那条路,既不偏左,也不偏右。中庸就是不走极端,时刻让自己保持“居中”。

      但是,这种思维会使我们陷入“红绿灯难题”。在左行道与右行道之间找不到一条“中间道”的时候,就会更加迷茫。

        超越红绿灯的,是立交桥。立交桥思维,就是抓住事物本质,在更高的层面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在现状中打转,努力去抓住事物的“中间”。

      这也正是阳明先生所言,“执中无权犹执一”。没有所谓绝对的“中”,如果不知道变通,抱着“中”不放,就和刻舟求剑的愚者无甚区别了。“中”并不是“中间”。《中庸》原文讲:“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阳明先生讲:“‘中’只是天理。”

      所以,没有所谓的“中间”,遵循的其实是背后的道;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能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中正平和、契理契机地待人接物。

        孔子认为,“中庸”是非常难以企及的境界,“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真正的中庸之道,是极为深邃的人生智慧,是中华圣贤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决不能将“中庸”理解小了、用小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