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叶
前言
有许多染房,可以染出很美的颜色,有的始终要褪色,于是沾染越多,极少数的染不上外色,仅存本色。
一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和最美的风景…
某种意义上这是对的逻辑,至于奋斗这件积极的事,终于也成为生活之美的一个话题了。
生活之美,美在内在与外在的和谐,首先成为一个正直的人然后学习技能用来使肉体展示更美的心灵。
更美的,一是独善其身,二是造福他人。没有第三项,如,损人利己,为求自己的攀爬脚踏他人。
现在其实还是要讲一个独善其身的事,可能没有张三李四的案例,平实简单的文字能让您理解,也就够了,更多修饰,情节生动,或许对于沾染的心依然无动于衷。
当你在一个人际混杂的圈子里,你一定会有不屑的一些人,和你敬畏崇拜的一些人,抛开你自以为是,自负过头的特殊例子。不屑的人,是你看到了自己某些能力是明显超越的,于是你不再了解他的全面,非常痛快的决定了。
敬畏崇拜的人是在你擅长的或者你喜欢的事上,他表现的比你出色,于是你有靠近之心。当然自卑的人,因此“随意”,破罐子破摔,觉得自己这样依然可以活的好好的,无所谓超越或者并肩,保持“持续学习”状态。
也是自负和自卑的人最容易走进胡同。
原本你有很高的觉悟,很好的品行,可是你看低不看高,你跟随了“下游”,被染色了,让自己放松了,放弃那难能可贵的品质,和自己原本“高超”的技能,前人有言:人往高处走。但不代表“看人低”,不与“低处”人有交际和交往,是你需要在和他们交往时,把自己的技能传带给他们,把自己更好的品质给他们作为“榜样”,而不是自己委身下来。
社会的竞争,大多因心性不定,容易被“带沟”里,或者自己懒散,自己求安逸了而被淘汰,如跌倒在扶梯上,到了最高点,没有跨上去,那就不断的往下跌,而人人都懂那个最基础行为的“跨”,这是直立行走以后的本能。而统一的“标准”评判的,人尽皆知了,谁能坚持。所以我说需要内在修行再外在学习技能。不要为了外在显眼的技能而丢了内在的同时修行。
2017.2.20 午间
欢迎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