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了,先祝各位帅气美丽的小哥哥、小姐姐们端午安康。
今天来聊一聊端午节,算是应应景。关于端午节,想必在和我一样的吃货眼中,它首先只是各种馅的粽子节,其次它是一个小长假,最后才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1/3
莽莽仲夏,箬叶透青粳凝玉。
湘沅楚魂,孤臣去国而怀乡。
“农历五月五日,三闾大夫屈原伤郢都之破,自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用竹筒装了米,投到水里祭奠他。”
到了汉代,一个自称是三闾大夫的人忽然在江边出现,对人们说,“你们这样祭祀我,让我很是感动。不过你们送的竹筒米,常常会被水里的蛟龙偷去吃。
所以啊,你们要用楝树叶把竹筒口堵上,再缠上五彩的丝线。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了,以后就不怕它来偷米了。”
南朝人吴均曾说:“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也就是因为上面的故事,所以后来的人,便用楝叶和彩色的丝线开始制作粽子了。
2/3
说起粽子,总是少不了一场咸甜之战。
可无论是甜粽还是咸粽,都不过是善用材料的优点罢了。糯米本身略带香甜,和蜜枣、葡萄干等甜食搭配更能挖掘出糯米的香甜可口,食之回甘。
而用蛋黄、火腿等搭配糯米,除了糯米本身的香甜,当咸汁融入糯米中时,既软糯可口,又别有一番风味。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这是汪曾祺的回忆性散文《端午的鸭蛋》其中的选段,简洁明了的介绍了粽子的制作流程。这篇散文主要提的是粽子的馅鸭蛋,而他的家乡高邮的鸭蛋更是出了名的色如朱砂,油香四溢。想想我就忍不住快要流口水了。
市场上的粽子种类颇多,我看到一篇文章以地域风格将粽子划分了十二派:北京派、广东派、四川派、苏州派、嘉兴派、海南派、山东派、汨罗派、闽南派、台湾派、西安派、舶来派。
除了粽子的大小,用的米不一样外,主要表现在馅的不同,常见的便有红枣、豆沙、咸蛋黄、鸡肉、五花肉、腊肉、火腿等。不过,我喜欢的却不在这些种类里。
3/3
我最喜欢老家咸鸭肉作馅的粽子。这么说来,我也是站在咸粽这一边了。
或许是因为鱼米之乡,或许是因为自家种的米、自家养的鸭,或许是因为妈妈和外婆亲自包的缘故。
将腌制好的咸鸭,斩成块状,大小尽量一致并留有骨头,每一到两块和糯米一起包成粽子,最后再煮熟。
若你咬上一小口,除了糯米的香甜和粽叶的清香,你还会感受到一股淡淡地咸肉味。倘若你咬上一大口,那么准能见到藏在里面的咸鸭肉。入口劲道,香味浓郁。
若是遇到有骨头的,建议你嗦上几口,其中的味道定能让你回味无穷,有时来了兴趣,我会把骨头也咬碎,反复嗦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