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叶集】第005章 "习以为常"的日子
文/赵同小异
前几年和太太回了一次她的老家,那是河北省的一个县级市。那个地方最热闹的地方就是钟楼,钟楼建在两条街的交汇处。
想想过去曾经去过的城市,每个地方可能会有这样一个建筑,不是钟楼也会是鼓楼什么的。在我的家乡既有鼓楼也有钟楼,那座鼓楼建在市中心的老城乡里。相对于钟楼来讲显然要名望要更大一些,那么天津的钟楼到底是哪呢?在高楼林立的今天,它更加的不明显了。
我小的时候曾经到过几次那,是为了给家里发电报。电报这个事儿一听就是八九十年代的事儿。那栋电报大楼大概就是天津的钟楼,记得当年去发电报时偶尔赶上整点,那房顶的钟还会发出一声悠扬的“东方红”乐曲,接着是打点儿鸣钟,听到的人就知道时间了。
到了1999年,我每周都要去南开区买软件,那个时候这个中途的电报大楼钟楼就成为我认路的一个标志。每当我看到它就知道离目的地不远了,只要沿着他右侧的鞍山道一直走就到了。后来那条路我走熟了便再也不会看它,它就成为了我路过的一座普通建筑物了。
再往后我上大学了,那几年几乎没有经过那里。时间长了便不熟悉了,只觉得钟楼的周围大概是多了一圈卖手机的商贩,至于那房顶上的钟还响不响我也不知道了。
一直到2019年,我每天上班的通勤路线需要途径南京路,我就又看到了电报大楼上的钟。每次经过那里刚好早上8点钟,因此我又能听见之前的那段“东方红”。久而久之那个地方成为我上班路上的一个歇脚处,每到那大楼下面我会停下车子站在路边站上一会儿,要么点上一根烟,要么摘下口罩吸几口新鲜空气。也许这样可以缓解一下压力吧?久而久之便成了习惯。下班的时候也是如此,总之到了电报大楼下总要停顿一会儿。就这样一下子过去了三年。
2022年元旦之后的工作日,我依然如往常一样8点钟到了这里。但那钟似乎是去检修了,时针和分针都被卸掉,只剩下一个表盘在那里。第二天、第三天......也是如此,我想那大概是还没修好吧?
虽然没有了钟声,但是我每到那里还是要驻足一下,这已经是我习以为常的事情,这次驻足让爱想事情的我思维又开始活动起来。听钟声看时间已经是我习以为常的一件事情了,从来都没想过它会去检修。
由此我想,生活中有多少事情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但却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童年时期,我最爱去姥姥家玩。那是一个大杂院,看上去是灰蒙蒙的一片,那院子的一砖一瓦现在都印在我的脑海里。门口的自来水管是全院儿公用的,为了防止其他人盗水水龙头上扣着一个废旧的铁罐头盒,盒子下面用铁丝弯沉两个小扣,用锁串到扣里便可以锁住。每次我提着水桶去打水都要跟水管旁小房里住着的刘爷爷要钥匙。
那时的我曾经认为这个习惯的打水动作会进行一辈子,然而在20年前那个刘爷爷就没了。后来那个院子也没了,现在我时常去那片在原址上新盖起的大楼去看看,但我再也找不到那个院子的具体位置。
我大概是个爱怀旧的人,但想想如果那个时候珍惜了,现在又何必怀旧。那个院子被拆掉后姥姥家就搬到了建国道附近的一座楼房,离我住的那个致安里小院儿就近了些。姥姥每次经过我住的地方总要用力地敲几下木门,如果我在家她就会进来,手里也许提着他做的土豆炒辣子或者是一袋牛肉味的方便面,伴随那包方便面的还有两颗生鸡蛋。印象中姥姥给我煮方便面都是要放两颗鸡蛋,也许一颗鸡蛋无法表达她对这个外孙子的爱,必须是两颗,必须!
记得有一次,姥姥又敲响了我的那扇门。这回拿进屋里的是一件衣裳,黄颜色的T恤衫。衫的正门还好,当我把它展开后才看到了“天宝涂料”四个字。这竟是一件工作服,是姥姥在市场的摊子上给我买的。我后来知道这件衣服是25块钱,这对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姥姥来说可是一笔大钱。可是这衣服我根本就穿不了,只能叠好放在衣柜里。久而久之这件衣服就被放到了最后一层,成为其他衣服和衣柜木板的一条分割线。
前不久我收拾衣柜又看到了这件“工作服”,就又想起了姥姥每天敲门给我送东西的事情。在那些年里,这也是我习以为常的一件事。然而现在只剩下这件衣服了......
对人们来说,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实际上是最美好的,我们之所以认为它是习以为常的是因为日复一日的重复让我们失去了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觉。珍惜那些习以为常的事情吧,因为终有一天它会消失。现在珍惜,或许还来得及.......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媒体均不得转载或改变其形式进行摘录。
作者:赵同小异 斜杠青年,朝三暮四,比上不足,笔下有余,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怕折腾,才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