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六代论一样,五代诸侯论也是探讨封建制和郡县制。六代论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由于分封制的地方统治者与皇帝是同一个家族,政权基础是自己宗族的统治地位,因而有国方才有家,因而如果分封者保留适度的武装力量,能起到关键时刻勤王的作用,有利于政权的稳定,最差的情况也无非是被自己的同族篡权,但政权还是保留在自己宗族内。而郡县制的地方统治者是为皇帝打工的,换了一个皇帝,只是换了一个打工的对象而已,并不具有绝对的维护政权的积极性。
五等诸侯论,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郡县制中,地方官的权力自上而来,因而政绩的标准是向上的,而非是向下的,取悦于上,方能赢得升迁,因而制定政策时更多考虑的上面的看法,至于是否有利于下面的百姓,排在第二位。而且,为了防止地方官在当地做大,一般都是有任期的走官制,这就要求地方官在有限的任期内做出在上面看来有效的政绩,不免会有急功近利的行为,至于长远的后果,不是第一位要考虑的因素,如果有不良后果,留给继任者处理即可。从这两个方面,就能看出郡县制地方执政者为什么总是做出伤害百姓的事情。
而分封制的百姓,是地方执政者的财产,为了增强自己的力量,天然的有动力去制定对自己地方有利的政策。而且,分封是持久的,这就要求地方统治者要有长远的眼光,制定政策要为未来做好打算。
当然,不存在绝对的最好的政策,每一个政策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是相对的在某个方面站在某个角度,才有优劣之分。所以,与其追求完美的制度,不如对当前的政策做相应的修修补补。
分封制也有缺陷。从统治者而言,固然宗族的政权更稳定,但也增加了被自己族亲篡权的风险。而且,分封制在统治效率上要弱于郡县制,并不能保证皇帝的命令能够在地方的严格执行,而且也不利于进行全国性的大动作。对于百姓而言,分封制的阶级固化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