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年关,和好友们聊天时不可避免地聊到了「工资」,其中有个小伙伴本科是腐国top1名校金融专业,实习时顺利进入世界知名金融公司
问及他们公司的年薪,我顿时傻了眼。
「好吧,金融行业本来就是高薪行业,但是年薪百万成为公司内普遍状态,这也太牛逼了」
好友说:「这些拿百万年薪的人尖,如果公司给的少了,他们马上就会走的,那损失可大了」
说到他这些「人尖」同事,我问他:「有没有感受到智商被碾压?你觉得他们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区别?」
他说:「智商特高的也有,但是主要是被「能力碾压」,而不是「智商碾压」,所以我觉得给我时间,我也可以变成我同事那样的人」
一直以来我都特别好奇那些比普通人赚的多的人在想些什么?除去先天智商因素,普通人(包括我)有没有可能通过后天训练缩小和他们的差距乃至过上他们的生活?
有个知名的理论叫「一万小时成为顶尖高手」,出于《异类》这本书。书中研究的是如何孕育一个顶尖人才,我想,基于这个理论,我应该能发现一些「牛人」背后的秘密。
一:只在学习区学习
二: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其进行重复练习
三: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随时获得有效的反馈
四: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万维钢《练习一万小时成为天才》
这段话出于安德里 · 埃里克森的理论「刻意练习」,此理论研究的是顶尖高手是如何工作的,而普通人如何通过后天训练缩小和他们的距离,万维钢基于此进行了他的总结。
之前的文章分析了第一点「在学习区学习」的注意事项,这次分析的是「刻意练习」的关键点「重复练习」。
首先,「刻意练习」是在脑海中建立长期工作记忆的过程。
因为,人的工作技能和我们的工作记忆息息相关,其中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前者和智商有关,后天很难提高。后者则不一样,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提升。
普通人和「顶尖高手」的区别就在于此,我们的目标也是通过「重复练习」塑造一个强大的「长期工作记忆」。
我们都做过学生,也都遇到过那些总考满分的人。我当时班里有个数学经常考满分的男生,老师经常让我们传阅他的卷子。看久了,我发现,他的答案总是非常简洁,没有赘余的表达,思路清晰而且他也总是交卷最快的那个。
后来机缘巧合和他交流过,他说:「我觉得那些题目都是有规律的,逻辑都差不多,做多了题(他私下做的题量是我们的3倍多),掌握以后其实就是机械运动的过程」
从这角度来说,「题海战术」也是有用的。当然最关键的是,我同学通过「量变」达到了「质变」。通过大量做题,他让解题技能和自己融为一体,让解题成为他的本能反应,使得他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问题的最优解。
之前看过朗朗的传记,他提到自己的童年不是在练钢琴,就是在去练钢琴的路上。这样的训练为他将来驾驭高难度的乐曲奠定了基础。
所以,我们会发现,任何行业的顶尖高手,除去他们的天赋,他们无一有过常年训练基本功的过程,正是这些训练,让他们有了足够的底气去面对未来的的挑战。
那是不是只要苦练就可以成为「顶尖高手」呢?当然不是,没目的没方向的努力只是在「白做功」。要想训练得当,我们必须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大量」重复。
这个过程其实包括四块内容,一是「专注」,二是「分块」,三是「重复」,四是「反馈」
首先是「专注」。大家都很明白「专注力」在我们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这就不赘述了。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对于「方向」的专注,再说一次,一定不要「缘木求鱼」。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科学家,那就踏踏实实的去做科研写论文,不要妄想着通过学习钢琴来反作用于你的科研能力。
如果你真的对钢琴感兴趣,那就老老实实学习钢琴,不要自以为聪明,两头都不放,结果什么都捞不着。
就像万维钢说的:「是有一些科学家喜欢音乐,可你有什么统计数据能证明音乐和成为科学家之间的关系?
其次是「分块」。任何时候,想掌握一项牛逼技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必须学会把学习阶段分块。
以学习吉他为例。我小时候学习过一段时间的吉他,对于一个初学者而言,没有老师会一上来就给你首曲子去练习。都是先教你怎用右手拨弦,再到左手怎么按格子,再到记和弦,把这些基本功打好以后,才让我开始弹曲子。
基本功是任何技能的基础,绝对不能忽视。
之前看TED演讲,里面提到一个理论,为什么很多人会说自己不擅长数学,这个世界上真有这么多人不擅长数学吗?演讲者分析,很大原因是我们跟着大班授课,在没完全掌握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就被迫升到更高的年级,学习更高深的知识,当然会越学越吃力。
你如果以为这只适用于初学者,那就错了,高手依然如此。
我有个朋友任职于外交部,时常陪同访问,英文能力自不必说。但他依然坚持十几年如一日每天2小时的「听说读写」训练。
问及原因,他说:「英语说到底不是母语,一旦不用,我的反应能力一定会变慢,为了避免这个情况,我必须给自己「加餐」」
接下来就说到「重复」。这个过程没有别的,就是大量重复,重复到你的大脑和肌肉都形成本能反应。但是,这也是「高手」和「普通人」的分水岭。
因为,重复本身是非常非常非常枯燥的。而且在上上篇文章里提过,要想做到持续进步,我们必须脱离「舒适区」,在「学习区」学习。而在这个区域学习,一定是不舒适,挑战你的认知力和接受力。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广受赞誉且有代表作「音乐家」,但此时,为了能够继续提升你的技艺,你必须忍受社交和金钱的诱惑,每天踏踏实实地抽出8个小时进行有难度乐曲的训练。
你觉得你能坚持多久?会有几个这样的音乐家?
最后是「反馈」。前面说到「重复」本身是一件非常「苦」的事情,而「反馈」大概就是苦海中的一点「甜」吧。
我的好朋友剽悍一只猫,他是简书排名第二的作者,自己的公号上也有60万粉丝,是自我成长类的KOL。但他不止一次和我说到:「要不是写作间隙不断有大号,如清华南都、噗呲大叔转载,他是没办法坚持写作,并以此为生。」
这些大号的认可就是他枯燥的写作训练中的「反馈」。我也是如此,如果我的文章没有多次被专题选中,被推到首页,被读者点击喜欢,被读者关注,我也很难坚持日更,你们也看不到这一篇文章。
样样洒洒写了这么多,也不知道你们吸收多少?
你也许会觉得:「原来成为「人尖」的路程是这么磨人的,我还是踏踏实实做个普通人吧。」
没错,由「普通人」到「顶级高手」的路是很难走的。
正如万维钢所说:「这不是一般人能玩的游戏。」
我一直觉得,选择怎样度过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决定。你可以选择做一个「普通人」,也可以选择不做「普通人」。
我希望的是,对于那些不想做「普通人」的人,最起码,他们是在自己独立思考下做出的选择,再不济也有一条能让他们接近目标的途径。
无论如何,你才是你人生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