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时候很奇怪,它呈现出来的东西会被眼睛扭曲,变形,每个人都只能看到他想要看到的东西。不晓得为什么,今天脑子里不时浮现枷锁的故事,应该忘了的。当时读的不愉快,想,过了就过了,没想到它会再出来。没消化完?还是大脑自我运行要找答案?好的故事不会告诉人怎么办的,它只说:看吧,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真相。所以会有些书读完很绝望,脊背生寒。不过它们的好处也在于让人看见。
《枷锁》不绝望,但闷。一个贫穷的混日子的钢琴演奏家娶了有钱人家的女儿,从此锦衣玉食到生厌。终于有一天,钢琴家一夜成名,身价暴涨,企图脱离妻子的控制。这故事没什么意思。钢琴家随便换个人都不会影响故事的走向,虽然故事是他讲述的。当然同情他,妻子控制欲太强。妻子的财富和自私多疑的性格是他的枷锁,几次下决心要离开,还是心软。那就和好。和好再生误会,爆发,终于出走,松一口气。隔一段,五七百字,妻跳窗死。高潮出现,故事完。
替妻子委屈。爱丈夫不得法,性格的负面发挥到极致,自苦,苦人,等于把自己变成一副枷锁,一被挣脱就不要自己了。临死时换上合适睡衣,不知是何用意?也替钢琴家难过。枷锁一辈子卸不掉。
美国电影对待中年危机,重走青春路,恍然一梦,醒来觉现实可接受。小说不一样,走不下去,回不了头,枷锁从头到尾。当然非绝对。
张爱玲《金锁记》,也是枷锁记。枷锁跟材质有关吗。不好说。
最后。一个词,意义简单,共识清楚,但可以衍生一个故事,故事又回头加强词意。这也是好玩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