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知道战况惨烈,所以一直没敢去看这个题材。
这天主题党日活动,终于完整观看了整部电影,果然哭了个稀里哗啦。
整体感觉挺好的,感谢陈凯歌导演用他的镜头记录了这一段历史,一段值得所有中国人去观看的历史,也是独属于中国的战争纪录片。
为啥说是中国式的战争电影?因为和以往看过的好莱坞式战争电影,真的很不一样。
我们不是为了个人追求,我们是家国情怀。
不是为了领土扩张,不是为了个人正义,也不是出于人文关怀。朝鲜战争的定位一开始就很明确,我们是保家卫国。
这一理念也贯穿了全片。
志愿军在暴雨的夜晚轻声唱起《黄河大合唱》:“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最终一战之前,大家轻嗅家乡来的那朵小花,饱经沧桑的手掌在拿起粉色花朵时,却是那样小心翼翼,铁汉柔情格外令人动容。
为什么战士们的意志如钢铁,一步也不能退让?
因为背后是国,是家,是我们内心最柔软、愿意付出生命守护的圣地。
我们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我们是集体主义。
虽然也有主角,但更多的是群像。守住一个山头、攻下一座水库,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一个个英雄营、英雄连。
3个人一组,炸掉一辆坦克平均需要3组,战士训练太少,那就抵近再抵近,自己的身体也是炸药包的一部分。
上一场战役还有些退缩的士兵,在本场挺身而出,用胸膛挡子弹,为战友赢得了时间。
高阶指挥官也一同作战,甚至替小战士挡下了子弹。
在这个团体里,没有什么阶级,就是一个集体。
所有的胜利是集体的胜利。
是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说的,我们的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我们没有夸张的浪漫爱情,我们有质朴的亲情。
年轻时候看好莱坞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战争与美人,无论什么样的战争,总有金发碧眼的佳人和浪漫至死的爱情,比如《珍珠港》《兵临城下》等等。
中国式战争里,终于没有这悬浮的噱头了。
朝不保夕的战争生涯里,亲人就是最大的慰藉。
一家三口在战场上团圆,男主临终前想到的,也是可爱的妹妹。
终于不是花哨的爱情,质朴的亲情已经足够感人。
当然,电影也并不完美。
当少爷出场,莫名就进入了个人主义情节。比如,单人干掉对方两个狙击手。
看着少爷呆滞的眼神,我也会思考,当代青年是怎么了?我们和老一辈的精气神怎么差距这么大?
少爷出现,也给我们观影人带来一丝放松。毕竟全程都揪着心,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唯独少爷我们不担心,毕竟还有第三部没上映。所以最后少爷中弹倒在水流中,我们也就是“哦,原来是这样安排”。
总的来说,瑕不掩瑜。很感谢陈导演用心拍摄了中国人的战争史诗大片。
这段历史,真的值得铭记。
只有我们,真正让美国坐上谈判桌。
只有我们,在火力差距悬殊下,打到对方害怕。
只有我们能说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感恩先辈的付出,珍惜当下的生活。
为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子弟兵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