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讲论语:学而
第2章 学而第一
>> 学而时习之——自修;有朋自远方来——共修;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修行的结果。
>> 孔子之乐的核心是“不找”,就是不必向外使劲,不必说服自己,不必跟自己作战。
>> 君子务本:“微习惯”有多重要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我要悟道,我追求道,我与凡夫俗子追求的不一样,我向往更高级的生活,反而远离了“本立而道生”的“本”
>> 真正的“本立而道生”,如同大树一般,必须把根扎下去,才能枝繁叶茂。
>> 虽然原生家庭并不能够完全决定你的命运,但一定会影响你的命运。
>> 而与其他人的关系,其实也是与父母关系的投射。
>> “其为仁之本与”
>> 所有的道德感,所有的关爱,所有的人性,以及个体对他人的关怀,都是从家庭开始发端的。
>> 如果你不能将家庭关系经营好,把它当作自己最重要的修炼,以此为基础,不断地改善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地获得爱与肯定,获得价值感,你怎么能在社会上做得更好呢?
>> “其为人也孝弟”是一件小事,接下来“而好犯上者”是一件大事,之后,“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是一件更大的事。
>> 人却没有耐心去等待“长期的结果”,却总期待着“短期回报”,希望自己能在几个月,或者一年之内有一个大的变化。
>> 但五年以后,孩子则会成长为完全不同的人。
>> 以此为基础,你跟整个社会的关系便会逐渐理顺,你也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每当讲述原生家庭,我的心就开始痛,我特别的痛,那种痛总是刻骨铭心,难以下咽的痛。
我无数次希望自己从新活过,再次投胎。在这个家里,我感受不到一丝力量的源泉。说起我的原生家庭,我感受不到一丝欣喜的感觉。
《论语》真的可以重塑我三十三年畸形的苦痛吗?我想和樊登一样,用一年做一件事,看一本书。
感受孔子之乐的核心——“不找”。不必向外使劲,不必说服自己,不必跟自己作战。
倘若不往自己最深的痛开始入手,我的心永远都是疼的令人害怕,难以敞开心扉去表达自己。
那种畸形的爱,那种令我不悦的感觉,挥之不去的疼痛,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刺痛骨髓。
和二十三岁的樊登一样,跟着《论语》去挖掘最深层次的煎熬,那种潜意识,那种不敢,那种不要,那样可怕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