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是个宏大的话题,老爸让我来分享,一时间也不知道从何说起。美学的要义是解读真、善、美,这个概念说起来就宽泛了。我们家重视孩子教育,小侄(女)中不乏熟练书法、绘画、音乐的,那我这里就浅谈一下“美育”这个热门话题吧。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从不同的角度论述过美育对人生的作用和意义。他曾提出“美育救国”的口号,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有关审美的教育空前被提升到一种高度,这种理论至今仍有回响,它的历史意义不可湮没,然而,关于审美的培养需长期渐进,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在中国传统文化登峰造极的宋代,不论是皇室,士大夫阶层或是市井平民都会对风雅产生一定的认识。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这样评价宋代,“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在社会人文艺术的影响下,宋代士大夫普遍追求雅致隐逸的生活,当时的上层社会流行“四事”——焚香、挂画、插花、点茶,即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来品味日常生活,既陶冶情操又提升审美。市井百姓也随之效仿,只不过焚的香料可能是用果壳来代替檀香,挂的画不是也不是名人真迹,而来自于街头上摆摊的书生作品。亭台楼阁之上,勾栏瓦肆之中,无论贵贱,他们对生活品位都是有着孜孜不倦地追求。
2015年国庆期间,故宫展出一系列国宝真迹,其中就包含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当时我已在广州工作,工作内容也与宋代文化研究有关,公司为此还斥巨资购买了一整套《宋画全集》(整套16册,单价万余元一册,以不同的比例高度复制原画细节),大大扩展了我的知识储备。当年怀着崇敬,为一睹国宝真容,就打飞的到北京,早上天还没亮就在故宫排队看展,足足拍了6个小时队才看到,虽说现场限流,每个人的观赏时间有限,但当你看到这幅长约5.3米,用高度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细致生动再现北宋汴京升平时期的繁荣景象的市井风俗画时,有的只是感动,仿佛你已穿越其中,我甚至还充当解说员,与现场游客分享画作细节,这段经历应该是终身难忘。因此,建议孩子们课业之余有机会去看看博物馆,看看展览,当然提前要做点功课,与真迹对话的过程,在历史人文方面的收获,应该会比书本上来的记忆深刻。
美感的培育,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首先要做到深切地体验生活,并从中获得体悟。其次,审美经验的培养需要阅读、欣赏艺术品、游历等等来积累,你读过的书,行过的路,看过的风景,都会成为你自己。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自然之神秘,造化之神奇,那些蕴藏在生活中的细小平常事物,都是平淡日常中最动人的美好。看日升月落,你可以如曹孟德那样发出赞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赞美;看天气晴好,你可以有王羲之一样直抒胸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最后,也分享给孩子们一些假期可以尝试去阅读的关于审美的典籍李泽厚《美的历程》、朱光潜《谈美》,还有蒋勋的关于美学的书籍比较通俗易懂,也有一些APP,如《每日故宫》、《故宫展览》、《故宫陶瓷馆》、《中华珍宝馆》、《每日环球展览》、《皇帝的一天》等,还有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希望这些内容中能有让您为之惊叹的发现。